中文版序《创意城市》的缘起与未来(7)

创意不仅是利用这些资源的方法,也能帮助它们增长;而城市规划者的任务,就是负责地认清、管理并利用这些资源。至于对文化的重视,应该体现在城市规划与发展的技术细节中,而不只是被视为一旦处理了诸如住宅、交通、土地利用等重要规划问题后,才能发挥作用的微不足道的附加物。因此,一种富含文化的远景,需要像处置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那样对待规划的问题。而文化资源所反映的,则是一个地方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为什么它会像现在这样,以及其潜力可能会将它带向何方。这种聚焦的方式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一个地方的独特性之上。

一篇名为《创意城市血统》(Lineages of the Creative City )的文章更详尽地探讨了相关历史,并能从我的网站www.charleslandry.com免费下载。

变迁中的规划典范

社会、城市与其经济沿革的整体转变,都反映在城市如何发展、规划上。在劳动力密集、以量产为基础的工业化时代里,城市用以发展自身资产的方式与优先要务,便与专注高科技、以知识为基础而发展的时期有所不同。

在工业化时代,规划主要是由上而下,本质上被视为城市工程,与道路、铁路、港口等公共工程建设一样。随着时间过去,它发展成了封闭式的官僚、专业化与集中式规划系统。这种体系把焦点放在应对汹涌而来的城市化浪潮上,尤其是随着都市延伸到郊区,住宅和医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被看成是重中之重。由于这种做法暴露出一些弊端,使得规划变得较具参与性,从中也产生日益社区化的开放性规划系统。这制造了策略性难题。

较大的城市为了蓬勃发展,就必须在各种舞台上展现自我,从当地开始,经由更高一级的地区与全国,再跃上最宽广的全球性舞台。而这一切混杂的目标、策略与支持者各有所需,往往不尽相同。例如,其中一方需要地方停车场,或是公共交通联网,另一方则需要机场连通性,好使人与货物能前往世界各地,并获得加入战略性全球生产网络的能力。

由于无论当地居民,或是全球性流动阶层,都想要高质量的环境与设施,同时城市也需要吸引这些四处流动的人才,因此双方的需求开始渐趋一致。

无论在外观或感觉上,适合工厂运作的城市,都与致力于鼓励人们发挥好奇心与创新力的城市不同。在某个城市,人们不过被视为机械式生产的工具,而在另一座城市,却被视为重要的构想,甚至财富的创造者。

连带的,这彻底改变了规划上的典范思维。创意城市概念建议,规划者要扩大自身视野与见识,以便在了解城市生活经验上,变得更富想象力。另一方面,更广大群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获得鼓励。这需要更大的群体,而不是那些只关心土地利用的人,来同心协力规划整座城市。唯有到那时,才能适当利用由群众代表的城市资产基础。

要创造持续发展、生气勃勃、经济成功的地方,就需要建筑规划师(Physical Planners)、景观设计师等主要关心规划、落实和维护城市的核心专才。此外,也包括经遴选并指派的决策者,或是基础设施供应者。这第二组相关专业人士拥有庞大的影响力,如警察或是医护专家、经济学家、文化活跃分子,或是那些了解社会问题也了解更为广阔的社会事务的人。“包容性愿景”(inclusive visioning)、团队合作、领导以及管理流程与变革的能力,也变得日趋重要。于是,规划与拟定策略就变得比较像是一个旨在为促进接触、活力与宜居性提供条件的过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