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重温“经典”之“罪与罚”(6)

1926年,房地产泡沫破裂,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伟大的博 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1653—2004年)》 一书如此描述1929年的大萧条:“股灾之后,美国进入了长达4年的经济衰退,这一次空前绝后的衰退,造就了‘大萧条’这样一个专有名词。”这次股灾是在光明中突然降临的黑暗,事发前夕,除了一个小小的投资顾问曾经有所察觉,所有人都是在突然之间从美梦中惊醒的。在此后迅速展开的危机循环中,股市、银行、投资者、消费者、生产者组成了一个绝望的怪圈。企业融不到资金,消费者失去了花钱的积极性,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打击。在这场大萧条中,有些人自杀,很多人破产,5 000万人失业。据相关资料显示,从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2 036亿美元降为1 415亿美元(按1958年价格计算),降幅高达30%。工商企业倒闭86 500家,工业生产下降,进出口贸易锐减,企业利润从100亿美元下降至10亿美元。

罗斯福新政

和郁金香狂潮带来的投机风潮一样,300年后的人们并没有变得比较理智和谨慎,一切都如历史的戏剧性重演。当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这场金融危机时,就不会像往常一样在繁荣中狂热,随波逐流,反而更容易发现“健康向上”的市场中潜藏的种种危机。美国市场信用的无限度扩张、与实体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严重脱节的金融市场、市场不干预观点的盛行、超前的消费观念、监管机制不完善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这场危机和它无法控制的蔓延速度。

为解决以上导致危机的问题、拯救美国经济,1933年,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上台后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希望能够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控制和改善当前混乱的市场状况,着手实施“新政”以挽救市场,图 10-3所示为罗斯福在签署文件。

图10-3 罗斯福在签署文件

资料来源:《环球时报》

罗斯福的“百日新政”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可以用三个R,即Recover(复苏)、Relief(救济)、Reform(革命)来概括,具体包括稳定金融、恢复银行信用、贬值美元、刺激出口;振兴工业、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防止恶性竞争;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兴办公共事业、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等。

罗斯福新政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无异于是一次“重塑”。新政实施两年后,美国的所有经济指标都表明国家经济正在慢慢复苏,国民生产总值从新政开始实施时的742亿美元增加为2 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 700万下降到800万。然而,尽管罗斯福新政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来说深有成效,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损害,但从整体上来看,美国经济在此次经济危机中承受的巨大打击和损失却无法简单地在三两年内就可以完全复原。股灾以后,美国的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在经历了长达4年的萧条时期,即历史上所谓的“大萧条”后,美国经济又进入了“特种萧条”时期。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次搅乱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后,美国的经济衰退趋势才被打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才终于慢慢恢复并超过危机前的水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