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国目前的经济格局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走势,就不能不从2007年开始。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这一轮经济周期从2007年开始,2007年,我们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国内价格总水平全面上涨。
大家知道,通常经济学家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常常会用到两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是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另一个是市场的供给。2007年国内各类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我们把价格总水平分解为以下三种价格构成。
第一种价格是消费品价格,如食品的价格、服装的价格和家电的价格等。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在国际上简称为CPI。通货膨胀是和消费品价格上涨连在一起的,当消费品价格涨得过快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
第二种价格是投资品价格,有时也称生产资料价格,像钢材的价格,水泥的价格,铝合金的价格等。经济过热是和投资品价格连在一起的,如果投资品价格涨得过快,就会引发经济过热的问题。
第三种价格是资产价格。资产价格主要指两种价格:一种是股票的价格,另一种是房地产的价格。大家注意到,我国的CPI指数构成里没有包括房地产价格,但因为房地产可以增值保值,所以,国际上都把房地产的价格统计在资产价格中。当资产价格涨得过快时,就会引发经济泡沫,所以,经济泡沫是和资产价格是在一起的。
如果价格体系中的这三种价格构成都上涨过快,就必然会带来经济发展过热的问题。
2007年以来,国内相关产品价格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首先,资产价格普遍上涨过快。2007年的三、四月份,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所以,当时我们非常担心是否会出现经济泡沫的问题。
其次,到了2007年五、六月份的时候,投资品价格也跟着涨上来,甚至有的投资品价格涨幅达到了80%。此后,我们担心中国经济是否过热。
再次,2007年8月份的时候,专家们判断,消费品价格不会上涨。但没想到,到了第四季度,消费品价格也涨了上来。
综上所述,2007年,我们相继经历了三种价格的全面上涨,上涨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的三种压力,这种不利局面在我国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过两次价格上涨比较快的时期。第一次是1984—1996年这段时间,我们的消费品价格上涨,最高的时候,涨幅达到了百分之十几。但是,这段时间的价格上涨主要是消费品价格上涨,所以,我们当时的主要压力是通货膨胀,主要工作是反通货膨胀。
第二次价格上涨从2003年6月开始,主要是投资品价格上涨。由于消费品价格没有涨,别的价格也没涨,所以,2004—2005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解决经济过热的问题。
目前,三种价格一起上涨,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引发出三种问题,这是我国建国后遇到的新问题。同时,这三种价格一起上涨还会出现联动效应,比如,为解决某一种价格出现的问题,其结果会诱发另外一种价格上涨。
所以,我们认为,2008年的经济环境是最困难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