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塑造流水别墅:让美国买账的口碑传诵(13)

《源泉》对建筑历史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把流水别墅解释成了一幕人性的戏剧——其他所有论述其诞生的文章里都没提到过这一点。比任何一部学术著作提前好多年,《源泉》早已明确指出,赖特的建筑实践是建立在他的个人性格这一基础上的,理解这一点至为关键。赖特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初受到的羞辱引起了他的反弹,这幕戏的重要性只有《源泉》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我们此前提到过,时代—生活报业系统的刊物对这一要点都保持了沉默)。只有《源泉》记叙了赖特和考夫曼之间的不断争吵与重新修好、设计这座别墅的速度、这座别墅让小考夫曼激动的程度、施工中遇到的困难、让流水别墅出了大名的受到操纵的宣传。这些重要话题在《论坛》的篇章里没有透露只字片语,而在《源泉》里却是表露无遗。

兰德还很有洞察力地早就一眼看穿,罗克/赖特最危险的敌人没站在他的右翼而是站在他的左翼。兰德的小说对赖特的传统派敌手相当轻描淡写,这正好也是他本人的态度。对那些自居比罗克/赖特更激进的现代主义者,她的态度可要严苛得多,专门挑德国的现代主义者来批评,说他们那种受到罗克——以及赖特——嗤笑的迷恋机器的刻板国际风格(兰德专门点出了它的德国出身)是“立起四面墙再在上面盖个平顶”。她明白,即使在流水别墅落成之后,一小群批评家总还是认为,比起密斯和勒·柯布西耶来,赖特不是过度现代,而是不够现代。

兰德确实为流水别墅出了大力,迫使她的大量读者仔细观察了这座建筑,但是她也损害到了它。她对罗克的个人认同、她运用华丽辞藻的机敏手法,都过度强调了流水别墅的浪漫神话——这个神话至今还有生命力呢。她以为让罗克/赖特只花几分钟就在胡涂乱抹间做出了整个设计方案是很浪漫的事儿,然而对待赖特的设计哲学更公正的态度倒该是比较沉闷却更平稳地做解释。身为圈外人,她还第一个明白了如何靠宣传造就一名建筑师或是毁掉他。她运笔最尖刻的地方就是刻画了建筑批评家埃尔斯沃思·图希[EllsworthToohey,这个形象也许综合了批评家刘易斯·芒福德和罗亚尔·科蒂索斯以及知识分子哈罗德·拉斯基(HaroldLaski)这三个人]与新闻大亨盖尔·温南德之间的宣传战,后者总是在现代派和学院派之间首鼠两端。在《源泉》里,罗克为奥斯汀·赫勒设计的别墅在某个明显的方面与赖特为考夫曼设计的别墅有所不同:书里的批评家们对于赫勒住宅既不评论也不发表,于是它就对推进罗克的事业全无帮助。几年以后,罗克找到了出版商温南德这个心意未决的支持者,温南德说:“‘我会给他应得的名气的。公共舆论?公共舆论是我造出来的……作为一名建筑师,他是公产。’(温南德手下的)22家报纸、他那些杂志、他的新闻纪录片都接到了命令:捍卫罗克。把罗克推销给大众。”这只是在程度上有别于亨利·卢斯在1937年底明确告诉他手下主编们的话:“吹吹赖特和考夫曼住宅。”

兰德写作《源泉》的时机拿捏得好极了,因为流水别墅火爆登场的当口正好在她为小说努力奋斗那八年的正中间。如果她再早一点儿提前到1930年前后动笔的话,她的故事就只会传达出赖特在那些年月里的悲哀。如果她稍迟一点儿拖延到1940年前后动笔的话,这本书就会一门心思只按年谱记录着赖特在流水别墅之后赢得的胜利。然而,她观察赖特的角度正正好好:半在阴影里,半在阳光下。这本书和照它拍成的电影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把赖特和流水别墅都变成了美国文明的明星。赖特甚至亲自用上了霍华德·罗克传奇中的至少一个方面:他写的关于路易斯·沙利文的回忆录《天才与暴民》(GeniusandtheMobocracy,1949),似乎就是在直率地呼应着兰德在《源泉》中的论点——天才人物直面乌合之众。

《源泉》是20世纪文化史上一次人气极旺的成功。它神话般地卖出了500万本,不仅绝好地推销了赖特,还推销了整个现代建筑。兰德之所以要用流水别墅作为她的故事载体,是因为大众在此之前就已经高喊出了自己对考夫曼别墅的热爱,认为它是大胆、激进而摩登的东西。《源泉》的出版继而又推动了流水别墅更受欢迎。由于电影观众比小说的读者多了好多倍,更加放大了影响力,于是《源泉》就成了推动美国人接受现代建筑的一支最强大的力量。如果流水别墅不是在《源泉》出版之前早就成了排名第一的现代性偶像的话,在此书出版之后它也必定要变成这么个偶像了。事实将会证明,美国对现代主义的醉心是转瞬即逝的,只不过,这份醉心持续的时间已经足以把流水别墅变成举世最著名的私人别墅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