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明白国际化的真正含义吗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管你是否愿意,也不管你是否准备好,我们都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一方面我们的市场是全球化的,另一方面我们的竞争也是全球化的。
国际化规则的意识淡漠。企业要走向国际化,就要理解国际规则,掌握国际标准,并遵守规则,达到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包括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劳工标准等多个方面。龙永图秘书长在一次论坛上说:“以劳工标准来说,中国产品为什么屡遭外国反倾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劳工标准。我们也到了实行国际劳工标准的时候了,改革开放30年,劳动力工资增长太慢,中国对于进一步提高劳工待遇,开始给予很高关注。”“在规则问题上我们还要遵守知识产权的规则,入世谈判中最艰苦的就是知识产权,现在到处在谈创新,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创新只是一句空话,长期不遵守知识产权,企业的诚信问题也解决不了,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保护好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
对企业国际化的概念曲解。当一家企业具有国际水准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全球采购能力,全球人力资源的能力以及与全球渠道结合的能力。可是很多企业理解的国际化是把中国生产的产品卖到国外去。国际化能力薄弱具体如下:一是还是利用企业内部人才进行国际化运作,无法实现人才的本地化,即便是在本地招收经理人,也大多选择华人而不是真正的本地人;二是没有真正能够运用全球原材料、供应商、技术等资源;三是最为薄弱的环节是,企业没有与全球渠道的结合能力,这也正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常常不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企业对外的投资和产品增长时,却没有认识到真正的国际水准是指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
六问:服务为何成了营销的负担
服务对于中国企业应该说是最不陌生的一个词,从海尔“星级服务”开始,企业用服务来经营的不在少数,但为什么企业在支付更高的成本后,顾客的不满意度却与日俱增?因为这个服务模式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你不对自己的服务收费,就没有压力迫使企业明确自己的承诺;如果你不对自己的服务收费,也决不会有人关心客户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只管做那些我想到的事就好了。
没有有效的服务模式。顾客满意往往被等同于顾客服务,但其实顾客满意比顾客服务的范围更广。优秀的公司不会试图满足所有人想要的所有事情,而要依靠一两个关键因素。服务与产品之间不是一个相互提升价值的关系,而是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二者不是互补关系,而是平行关系。产品的价值须由产品自己来解决,服务的价值须由服务自己来解决。决不能把服务当做弥补产品不足的手段,服务必须是能够带来增值,我们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