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与印尼
奥巴马经常提到他独特的家庭背景,母亲出生于堪萨斯州,父亲来自肯尼亚,再有就是他在夏威夷度过了孩提时代,青年时代是在芝加哥度过。尽管奥巴马在印尼生活了四年,他6岁到10岁是在印尼度过,然而当地文化也成为他的一部分,影响着他对于美国在世界上所扮演角色的看法。
在《无畏的希望》中,奥巴马写了他在孩提时代所了解的印度尼西亚,还提到他既渴望把妻子和女儿们带到那里去,心里又满是矛盾:
当我想起印尼,那些回忆就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赤脚穿过稻田时脚底沾满泥巴的感觉依旧熟悉;怀念太阳在火山顶后面冉冉升起;仿佛能听到夜晚祷告的钟声悠远绵长,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木柴燃烧的味道;还有小贩站在路旁的小摊旁叫卖水果的情景……我多想带着妻子米歇尔和孩子去体验我生活的另一部分,登上普兰巴南神庙上,敬仰数千年的印度遗迹,或在巴厘岛山间的河水里自在畅游。但我的这个宏伟计划总是一拖再拖。我一直都忙于工作,
想带孩子出门旅游更是难上加难。同时,到印尼的想法也让我忧虑重重,担心这片土地早已今非昔比,在那里的所见所闻终会抹杀我童年美好的记忆。
1971年,10岁的奥巴马返回夏威夷。母亲把他送到了畔拿荷学校,这是欧胡岛上的一所贵族私立学校。奥巴马在那里插班五年级,一直读到1979年毕业。在学校里,黑人孩子为数不多,他也是其中之一,其他学生大多数是白人或亚洲人,他们都来自夏威夷的富庶家庭。
畔拿荷学校
多亏外祖父母的帮忙,奥巴马才得以被名校畔拿荷学校录取。他的外祖父的老板就毕业于这所学校,就是他帮奥巴马获得入学资格。
奥巴马第一天上学是外祖父陪他去的。新老师见到他就说她也曾住在肯尼亚。奥巴马的老师建议他不要用印尼名字"巴利",还是用原来的肯尼亚名字"巴拉克"更好听,还问他所在的肯尼亚家族属于哪个部落,这让奥巴马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奥巴马曾写到自己和新生活格格不入的经历:
爷爷和我一起买的衣服一点都跟不上潮流;在雅加达我一直穿着的印尼凉鞋在这儿显得寒酸不堪。这里大多数的同学在幼儿园时就互相认识;他们彼此住得不远,住宅都是复式结构,还有游泳池;同学的父亲一同在少年棒球联盟当教练;母亲们则忙着烤饼烤蛋糕的推广。这里的人对踢足球、打羽毛球或下棋不感兴趣,可我却对如何把橄榄球投出弧线,或在滑板上保持平衡一窍不通。
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劳伦斯·道恩斯写到,他对奥巴马在夏威夷不被接受表示充分理解。道恩斯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也曾就读于夏威夷,据他讲,畔拿荷贵族学校早已名声在外。"对于奥巴马而言,想融入畔拿荷学校绝非易事。早在教会时代,建校之初,它就是以为少数特权阶级办学为宗旨的。而奥巴马当时是靠拿奖学金上学的穷学生,而且还不是白人,又身无分文,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我会是这样一位总统:让每个人都能看上病和看得起病。我在伊利诺伊州就通过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的携手合作实现了这一目标。
我会是这样一位总统:终止所有把工作运往海外的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并给美国最值得享受减税的中产阶级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