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2月28日《申报》发出社论《论杀革命党》:“夫革命党者有革命党之资格者也。欲推倒现在之政府,则宜先有组织未来之政府之能力;欲除去社会之蟊贼,则宜先有增进社会幸福之计划。若仅持其破坏之主义,而无建设之手段,则徒扰乱全国之平和,妨碍民生之治安而已。”“今之革命党,吾见之矣。茶店酒楼之上、大庭广众之间,而嚣嚣然曰,吾秘密党员也,吾持流血主义者也。……揣若辈之意,不过以为‘革命’二字乃时下所崇,将借是以为美丽之徽号、时髦之头衔耳。”一些官吏以捕杀革命党人为“升官发财之捷径”,故而“以热心官场之人,而亦视为革命党矣;……以沉溺花柳之人,而亦视为革命党矣”。作者感叹,如此情况,“真吾国革命党之特色,亦全世界革命党之污历史也。”清末暴虐官吏的这种乱作为,反倒为革命党起了舆论宣传作用,也使得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势力更加鱼龙混杂,老百姓不能辨识,甚至不少社会渣滓、流氓地痞、黑恶势力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革命军,乃至地方长官。
《论革命恐慌之结果》
1907年8月6日《申报》发文《论革命恐慌之结果》,再为清政府出谋划策:“当有以立大信与天下,推赤心于国民,宣布实行立宪之诏书,消除满汉不平之界限,则革命之祸自消,徒事恐慌无益也。……欲消除革命之祸,屏绝恐慌之祸,非实行立宪,其道无由”。
《东方杂志》呼吁停止革命
《东方杂志》1907年第6期曾发文《息争篇》,呼吁停止革命:“虽然政府处置党人固失其策矣,而党人之不审时势,醉心法乱,盲进仿效,又乌能辞其咎也。”
《时报》报料:徐锡麟案的另一种影响
1907年7月17日《时报》“京师通信”头条:“自徐锡麟事起,江督端午帅(端方)有一长电致铁尚书(铁良),其大旨云:吾等自此以后无安枕之一日,不如放开手段,力图改良,以期有益于天下云。”
《时报》《大公报》《中外日报》:肃亲王毕竟是不错的
1907年7月22日《时报》发《京师来信》一文:“皖抚(安徽巡抚恩铭)被戕之报达军机处后,政府中人惊愕不置,遂会议曰:‘宜处徐党以严刑,夷其九族,以戒后之为逆者。’肃邸闻之,独不谓然。曰:‘夷灭九族,非文明之法制,而酷刑尤伤宽仁之德。彼革命排满之徒已获鼎镬,不畏一死,酷刑重罚已难禁其逆谋。何若将该逆正法外,其亲眷戚属均无连累,以示朝廷德泽之厚。’军机不允。肃邸即告醇邸并洵贝子以此意,得其赞成。三人联袂赴军机处,再言夷灭九族之非计。庆邸、陆中堂等闻言,始允其议。乃电江督从宽惩办。”
1907年8月9日《中外日报》发文报道:“近来北京各王大臣议论防备革命党之事,其最占多数者,皆云革命排满之风潮,非可专侍武力压制,当实行改良政治及立宪政体,藉以除去此等风潮,始不失为良法,而肃亲王尤最持进步之意见。彼常劝政府以后凡有疑为革命党者,概宜从宽办理;对提倡革命主义之人,则宜鉴于国家之大势,避偏颇于种族之争,与之共图政治之改良云。”
1907年8月15日《大公报》对此也有报道: “某日政府以近日革命风潮剧烈,商于民政部堂官(肃亲王),请其设法办理。惟该堂等持议略谓革命党不过愤中国政治之腐败,故出此激烈举动。政府若能将政治切实整顿,则匪党自然渐渐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