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就上虞备用处

 

和珅考试不中,就准备继续读书,在科举的考场上光宗耀祖,实现自己的抱负。他的太岳父英廉告诉和珅,科举并非八旗子弟飞黄腾达的唯一途径。朝廷对满族人的科举出身并不作要求,只对汉人要求严格。满族人要做官不一定非得通过科举途径,朝廷一直保持着满人重武轻文的传统。欣赏的是骑射之术,旗人多以人选侍卫、军功、笔帖式和官学员举为官。

英廉对他说:“你现在已经有了三品的世袭爵位,没必要在科举上浪费时间。我帮你在皇宫找一份差事,职位虽然低贱,但可以接近皇上。凭借你的聪明才智,很快就会崭露头角,步步高升的。你虽然承袭的是个武职,但是当今圣上爱才,你又有才学,皇上一定会欣赏,定有出头之日。”

和珅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先通过英廉的关系,找了个銮仪卫的差事。銮仪卫负责掌皇帝仪卫排列及承应诸事,也就是为皇帝抬御轿的轿夫。充当侍卫是满洲八旗子弟晋身的最好途径,和珅与英廉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宫中侍卫的挑补有严格的规定,一是从上三旗三营中选择,再就是从宗室、世职人员及八旗子弟中挑补。清代功臣后裔继承祖先的爵位,称为承袭世职。世职包括公、侯、伯、子、男等五等爵禄,另有云骑尉、恩骑尉、骑都尉、轻车都尉等。按等级规定,和珅的轻车都尉可被录取为三等侍卫。

宫廷侍卫主要负责宫廷和皇上的安全问题,可扈从皇上到处巡幸。侍卫由侍卫处统一管理,其最高职官为领侍卫内大臣,是武职中的正一品大员,品级最高。领侍卫内大臣的任命由皇帝钦定,一般是从内大臣。散秩大臣、满洲都统、大学士、尚书和各省将军中选取。

侍卫有上三旗侍卫的区别,日常护卫:镶黄旗在前,正黄旗在中,正白旗殿后。站班时有严格的制度,镶黄旗在左,正黄旗在右,正白旗分左右居两旗之次。以上各旗侍卫都由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管理。日常每旗侍卫分六班,由章京一人带领值勤。

清代侍卫名目繁多,有乾清门侍卫、銮仪卫侍卫、上驷院侍卫、司辔侍卫、司鞍侍卫、茶膳房侍卫、伞上侍卫、十五善射侍卫、善骑侍卫、善射鹊侍卫、善强弓、善扑侍卫、奏蒙古事侍卫、上虞备用处(黏竿处)侍卫、庵鹞房侍卫、鹘房侍卫、狗房侍卫等。这些职位一般由满洲、蒙古贵族子弟充任。汉人也有担任侍卫的,由科举武进士充任,一般一甲第一名可授一等侍卫、一甲二名、三名可授二等侍卫,二甲前十名可授三等侍卫、蓝翎侍卫。

侍卫的职位也有优劣之分,其中以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最为风光。御前侍卫一天到晚侍奉在皇帝身边,围绕皇帝转。先不说能力如何,至少混个脸熟,也表示有获得赏识的机会。其次就是乾清门侍卫,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这两种侍卫都是皇帝的亲信侍卫,要对皇上绝对忠诚,出身要好,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严格“政审”的人才能充任。这两种侍卫不归领侍卫内大臣管辖,而是由御前大臣直接负责。御前大臣一职由满、蒙亲贵王公充任,统领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直接服务于皇帝和内廷。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3岁的和珅获得三等侍卫的职位,挑补黏竿处,又称上虞备用处。主要负责皇帝出行时一应仪仗事宜,又叫“打执事”,此处的工作人员就叫“执事人”。上虞备用处是有一定实权的部门。此处的侍卫负责每天早晨到内奏事处接收奏折,还有负责稽查官员二人,如发现奏事处有形迹可疑的人员走动,有权命令上虞备用处的侍卫缉拿。

清朝统治阶级是崇尚武力的满族,受其传统思想的影响,侍卫的地位、权力都比较高,他们不仅宿卫殿廷,扈从警跸,而且还可以传旨、奏事、出使、授将和拘捕犯人、审理案件等,可谓权力极大,故而仕途一般都很顺利,升迁较快。正是由于崇尚武艺的社会风尚,使得侍卫疏于文化等方面的修养,及至清中期,因承平日久,就连武艺射箭等传统也都逐渐荒废,越来越不思进取了。

当时就有人这样评价那些八旗子弟的侍卫们:很少读书,甚至还有满、蒙文字都不知晓的。见面相互问候,竟然有人难以以礼数相对答,讷讷不语。偶然间碰上一两个能读一两句诗词、读一小段小说的,马上就被周围的旗人视为满腹经纶之人。更有甚者,有的办事员竟然不识字,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样看来,和珅可谓鹤立鸡群。他具有极强的进取心,有着出人头地的强烈信念,坚信只要努力锤打磨炼自己,就会有崭露头角的一天。而且,他还充分利用侍卫职务比较清闲的机会,努力“充电”,提高自己,积累了不少知识。他这只大鹏,始终没有放弃一飞冲天的梦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