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设计要淡化预期性指标、强化约束性指标;淡化规模总量指标、强化质量结构指标;淡化经济指标、强化社会民生指标;淡化硬件指标、强化软件指标。总体来说,指标宜少不宜多,宜粗不宜细,有些指标可以根据形势总报告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17发展变化适当调整。
我们建议“十二五”规划要统筹安排以下十类指标。
1.经济增长“十二五”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根据资源要素和产业支撑条件分析,初步预测“十二五”期间上海经济平均增长可以达到8%—9%(全国预计为7%—8%)。我们建议,“十二五”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为8%以上,这既考虑了可能、又考虑了需要,同时适当调低经济增长速度是为了加快结构调整。
2.产业结构按照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要求,“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要进一步提高,力争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65%左右。要实现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需达到10%—11%,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率大约2个百分点。
2.“十二五”期间的第三产业平均增速根据2006—2009年平减指数、第三产业比重(设定为65%)、预测全市生产总值总量(用2006—2009年平减指数和预计9%的增长率)测算。
4.服务经济(“四个中心”标志性指标)按照国际评价标准,国际金融中心重点关注金融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深化程度,金融业从业人员总量和结构等;国际航运中心重点关注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中转比例,航运服务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深化程度等;国际贸易中心重点关注贸易便利化程度,服务贸易、转口贸易,消费市场规模等。
5.创新经济重点关注创新经济中新兴产业(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关指标,同时关注技术创新方面有关指标,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科技进步贡献率。
6.低碳经济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结合点和重要方向。重点关注两类指标:一是把低碳经济作为培育新增长点的空间,重点关注低碳产业领域的相关指标;二是在促进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的同时,关注碳排放、节能环保等约束性指标。
总报告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197.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加快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优化公共财政支出。
8.社会发展要建立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设定引导各方面把精力和重心更多地放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社会事业类指标,如义务教育阶段生均事业经费支出、义务教育阶段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全科医生占社区医生人数比例、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人数占老年人口比例;社会管理类指标,如每万人口拥有的专职社工人数、社区受理中心标准化建设比例等。
9.就业保障“十二五”上海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既有总量的压力,也有结构的压力,并由此带来更大的社会保障压力。建议要把实际失业率作为重要的关注指标,同时研究合理反映上海社会保障制度的指标,以及住房保障体系的指标。
10.居民收入“十二五”期间要加大收入分配调整,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