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二)(2)

第二,凭借顽强的毅力取胜。在双方连续几个月相持、身心都极为疲惫、粮草又即将用尽的时候,毅力就成了取胜的重要因素,甚至连曹操也感到坚持不下去了,写信给荀彧要撤军,在荀彧认真分析了形势的严重性之后,曹操才又坚持了下来。

第三,曹操采取了正确的战术。在确保与袁绍对峙的情况下,曹操不断找机会主动出击,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曹操与袁绍官渡相持的几个月里,曹操抓住机会,多次派遣大将打击袁绍兵力,灵活机动,效果明显。

第四,双方斗智斗勇,曹操在智谋上远超袁绍。虽然袁绍兵力强大,但曹操沉着应对,将战线拉得和袁绍一样长远,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当许攸来投奔时,曹操不知许攸是否真心,所以谎称粮草足够一年之用,然后又说半年。这些都是必要的防备。说明曹操在应对这种突发事件时的老练和成熟,同时这也是智慧的体现。此外,即便是对自己的士兵,曹操也充分利用智慧,当有人建议分兵阻挡袁军时,曹操看到了这种想法的危险性,因为已经没有时间再调兵遣将了,只有拼死搏斗,才会赢得胜利,而此时又没有时间讲道理,所以曹操就大喝一声说:“敌人就在背后!”这样使兵士们顿感危险就在身边,只有拼死作战才能活命。这种曹操惯用的心理战术,关键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五,曹操准备充分。不打无准备之仗,是对每一位军人的基本要求。在偷袭乌巢的时候,曹军采取非常措施,避免士卒与马匹在行军途中发出任何声响。而且告诫每一位士卒,遇到别人询问时应该如何回答,这些充分的准备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六,曹操善于听取部下的建议。荀彧等人在关键时候往往能够提出良好的意见和决策,曹操总是认真听取。甚至是来自于敌方的建议,他也会认真分析并加以利用。相对的,袁绍则难以听信别人,当许攸告诉他应该分兵袭击许昌、奉迎献帝时,袁绍不以为然。但当许攸来告诉曹操应该火烧袁绍粮草的时候,曹操经过思考后立刻予以采纳。

官渡之战使曹操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军事实力迅速增强,从此之后,曹操加快了肃清北方军阀势力的步伐。

灭袁氏北方一统

官渡之战以后,袁绍主力已被彻底消灭,但其余军以及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仍不时对曹操进行骚扰。

早在官渡之战之前,袁绍就派遣刘备占领汝南,汝南共都与之呼应,曹操派遣蔡阳进击共都,蔡阳失利而回。于是,曹操亲率将士南征刘备,刘备逃奔刘表,共都人众四散。

官渡之战后,袁绍发病呕血,于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五月死去,其二子袁尚代袁绍驻守黎阳。曹操多次与袁谭、袁尚交战,袁氏兄弟虽然屡战屡败,但仍坚守黎阳。一直到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三月,曹操才将袁氏兄弟一举击败,袁谭、袁尚逃往冀州。

把袁氏兄弟赶往冀州之后,曹操开始南征刘表,大军行至西平,便驻扎下来。袁氏兄弟看到曹操南下,又开始争夺冀州,袁谭不抵袁尚,败逃平原,袁尚紧追不放,袁谭无奈派遣辛毗向曹操求救。曹操部将多有疑惑,但荀攸智高一等,劝曹操答应袁谭。曹操自有主意,说道:“当年我进攻吕布,刘表不搞袭击,官渡之战,刘表也不救援袁绍,这是一个自守一方的人,现在暂且把他放到一边,以后再找机会消灭他。而袁谭、袁尚却十分狡猾,现在应该利用他们兄弟相残的机会,把他们清除掉。纵然袁谭这次请求是一种诡计,最终不会看着我收拾袁尚坐视不管,但是,假如我击败了袁尚,将袁尚的地盘收过来了,好处还是有好多的。”于是,曹操答应了袁谭的请求,并迅速往回撤军,赶往冀州。到了黎阳之后,为了表达自己对袁谭的一片诚心,同时也是为了安定袁谭之心,免生事端,曹操与袁谭结为儿女亲家。

袁尚听说曹操为救袁谭进军冀州,便撤出围在平原的部队,回到邺城。袁谭的平原之围解除之后,便暗中向驻守东平的吕旷、吕翔授将军印绶,但吕旷接到印绶之后,却率众投降了曹操,并将将军印绶交给了曹操。曹操对袁谭内心的想法更加清楚,也更加坚定了他最终要彻底消灭袁氏兄弟的思想。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袁尚再一次对袁谭发动攻击,留下苏由、审配驻守邺城。曹操看到消灭袁氏兄弟的机会来临,迅速带兵北上,大军到洹水,苏由投降。紧接着,曹操筑起土山、地道攻打邺城。为了更快地占领邺城,曹操决定先清除邺城周围的袁尚势力。四月,他让曹洪继续攻打邺城,自己则先后率军打败了武安长尹凯、守邯郸的沮浩,又迫使易阳令韩范、涉长梁岐投降。清除完周围的袁尚势力之后,曹操回过头来于五月决开漳河水灌进邺城,试图逼迫邺城投降。曹操在邺城周围开挖了一条长四十里、宽达两丈的沟渠,将漳河水引入城内,一夜之间,水淹邺城,两个月中,城内饿死者过半。七月,袁尚不得已再次放弃进攻袁谭,回军救邺。

当曹军知晓袁尚率军回救邺城的时候,手下大将们普遍认为应该避其锋芒,因为兵法有道是“归师勿遏”,意思是说,回来救援本部的军队千万不要阻挡,因为他们会拼死作战。曹操冷静分析了形势,然后说道:“如果袁尚从大道奔来,我们应当避开他;但如果他从西山过来,他就要成为我们的俘虏了。”曹操之所以这样分析,是因为曹操不仅精通兵法,而且还非常善于把握人的心理。假如袁尚从大道来,说明他是怀着非常急迫的心情,要下决心救下邺城,这样的话,就会拼死作战,而不考虑后果,哪怕是鱼死网破也在所不惜。但是,如果他是沿着一条山路进军,就不会显得来势凶猛,既可以进攻,也可以退却,首先是依靠山势保全自己,然后才是寻找机会打击敌人。这样的敌人,对自己的威胁要小得多,所以曹操才这样判断,这就是兵法所谓“观敌之动者也”,意思是观察敌军行动后再制定自己的作战方案。

曹操一面等待袁尚大军,一面不断派人侦查,当袁尚走到邯郸的时候,曹操就料定袁尚一定从西山来。果然如曹操所料,袁尚沿着西山一路前行,到滏水岸边安营扎寨。曹操非常兴奋地召见将士说:“我们已经得到冀州了,你们知道吗?”将士们不知曹操何意,都说:“不知道。”曹操说:“不久你们就看到了。”

当天夜晚,袁尚派兵袭击曹军,曹军迅速还击,袁尚军队抵挡不住,退守营寨,随即被追赶来的曹军包围。袁尚害怕,让曾经做过豫州刺史的阴夔和陈琳向曹操投降,但曹操不答应,并加强了攻势。袁尚无奈,趁着夜色逃出了包围圈。曹军立即追击,袁尚大将马延等临阵投降,袁军崩溃,袁尚逃往中山。曹军缴获大量辎重,并得到袁尚的印绶节钺等物。八月,审配的侄子审荣打开城门投降,审配战败不降被杀。曹操夺取邺城,拥有了冀州大部分地方。

占领冀州之后,曹操亲自到袁绍墓前祭奠,痛哭流涕,异常哀伤。还对袁绍的妻子加以安慰,把袁绍的宝物也归还了袁绍家人,并赠送了许多财物,袁绍的家人由国家供养了起来。但袁熙的妻子甄氏因为貌美出众而被曹丕收纳为妃,这就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甄妃。

九月,献帝命曹操为冀州牧,曹操辞让又回到兖州。

当曹操围攻邺城的时候,袁谭攻占了北方甘陵、渤海等地。袁尚败逃中山之后,袁谭又进攻袁尚,袁尚不得已逃往故安。这时,曹操写信给袁谭,斥责他不守信用,并和他断绝了儿女婚姻关系。袁谭害怕逃往南皮,曹操随即占领平原各县,并于次年正月进攻南皮,袁谭战败被杀,冀州平定。曹操进攻袁谭时,从早晨一直攻打到中午都没有攻下,曹操便亲自夺过鼓槌,奋力击打,士卒见状,精神倍增,瞬间便攻破敌营。

袁谭被杀,袁尚、袁熙兄弟因部将叛变而逃往东北三郡乌丸。三郡乌丸曾借着中原战乱攻破幽州,并掳掠汉民十余万户。袁绍时将他们的首领立为单于,其中蹋顿单于尤为强大,袁绍与其关系友善,所以袁氏兄弟投靠了他们。之后,袁氏兄弟又多次与乌丸共同骚扰东北边境。曹操为平定乌丸单于,还专门开凿了平虏渠。

除袁氏兄弟之外,高干也多次给曹操带来麻烦。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占据着并州。曹操攻打邺城,高干投降了曹操。曹操率军讨伐乌丸三郡时,高干又反叛曹操,派兵把守壶关口。曹操率军征讨高干,高干害怕,求救于单于,但单于予以拒绝。曹操连续围攻壶关三个月,高干逃往荆州,被上洛都尉王琰捕获斩杀。至此,并州平定。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大封功臣。并积极准备消灭乌丸与袁氏兄弟。

在讨论是否远征乌丸时,曹操的部将们意见不一,大多人都认为,一旦长途行军,深入东北,刘备就会劝说刘表趁机攻袭许昌。万一如此,则悔之无及。但曹操的谋士郭嘉认为,依照刘表的为人和刘表与刘备的关系来看,刘表一定不会信任刘备。刘表只不过是一个光会坐着说话的人,自知才能不如刘备,重用刘备害怕自己不能控制局面,轻用刘备又担心刘备不为所用,所以,我们哪怕是举全国之兵远征也无任何可担心的,郭嘉劝曹操尽管东征。最终,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

曹操大军于五月到达无终,七月,因大雨成灾道路不通,田畴请求做向导前行。大军从卢龙塞出发,到达塞外,但是道路依然不能通行,于是军队便开凿山路、填埋山谷五百余里,又经过白檀、平冈等地,曹军长途跋涉,艰苦备尝,终于到达位于右北平郡鲜卑王庭附近,并逼近柳城。在距离单于王庭不足二百里远的时候,被单于发现。袁尚、袁熙与蹋顿单于等带领数万骑兵迎击曹军。八月,曹军登上白狼山,突然遭遇大量敌人。曹操与辎重车辆走在队伍后面,士兵未来得及准备,大多未穿铠甲,曹操左右将士都害怕无法阻止敌人进攻。关键时刻,曹操沉着应对,他找到一处高地观望,看到敌人阵型不整,便下令发动突然袭击,曹操令张辽为先锋,迅速扑向敌人。敌军遭到突然进攻,阵营大乱,曹军斩杀了蹋顿单于等,俘虏敌人二十余万。袁尚、袁熙与单于残部数千骑兵逃往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本来依仗路途遥远而不服统治,曹操打败乌丸之后,有人建议曹操直接征讨公孙康,并擒获袁氏兄弟。但曹操料定公孙康将杀死袁氏兄弟请功,所以,九月,率兵自柳城回师。但此时北方已是天寒地冻,且久旱无雨,二百里内不见滴水,向地下挖掘三十余丈才能见到水源。军队粮食又极为缺乏,曹操不得不杀马数千匹以供食用。尽管条件极其恶劣,但曹操还是凭借顽强的毅力率大军走出了困境。

不久,正如曹操所料,公孙康果然将袁氏兄弟首级送给曹操。

至此,袁氏势力彻底消亡。袁绍所占据之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全部被曹操平定。

袁氏父子在汉末历史上影响甚大,尤其是当曹操势小力微时,袁绍独霸北方,势力相当强大。但随着曹操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逐渐提高,袁绍显示出了其固有的难以应对的困窘,政治远见的严重匮乏和军事智谋上的捉襟见肘,使他逐渐把脚下的大片领土拱手让给了后起之秀曹操,双方在官渡面对面的交手终于让袁绍一蹶不振,从此江河日下,甚至他的曾经一呼百应占据半壁江山的三个儿子、一个外甥,在还没看清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就一个个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难怪曹操在祭奠袁绍时痛哭流涕,这绝不是伪装,而是真情的流露,是曹操对当年的霸主化为如今的一抔黄土的悲哀,曾经的辉煌眨眼间像一缕青烟一样随风飘散,号令千军万马的将军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面对此情此景,有谁能不伤心落泪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