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之后,工程院人员增长的速度降到了20%以内,而在此前,每年的人员增幅均超过了50%。当然,从2007年开始,由于陆续有团队“毕业”,因此工程院每年实际招聘的绝对人数并未减少。
但是,对比一下工程院在不同阶段的项目组合架构,就会发现工程院的工作重心正在发生变化:从早期做单个功能,到渐渐开始专注于几个功能组,进而过渡到主导几个功能组。下一步,就是要使这些“中国设计”的功能组推出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做出影响力。
不少人把工程院比作“中国软件业的黄埔军校”,但工程院人的雄心绝不止于此。如果仅仅是做“黄埔军校”,那工程院就成了一所培训机构。他们希望这所“黄埔军校”能在市场上有所突破,打上几场胜仗。
当时,张亚勤把下一步的目标概括为“ICFC”——In China For China(立足中国、服务中国)。
“希望在未来,中国的团队能主导开发出像Windows那样的全球性大型产品。”张亚勤这样描述他的憧憬:“比较有潜力的是嵌入式领域。比如,用五年时间做一个产品,撬动千亿美元的市场。”
事实上,这也是在工程院中工作过的许多人的梦想,但这绝非易事。
胡浩带领的嵌入式产品开发团队,在他加盟后一年半,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为本地客户开发的产品刚一问世就拿到了大订单,嵌入式系统在中国的年收入也获得了5倍的增长。然而,不久后,他就遇到了大麻烦。
一方面,适逢总部的产品部门高层调整,胡浩的项目受到了牵连;另一方面,胡浩选择的路径在总部看来太过冒进,他的项目遭到了质疑,资源一度几乎陷入枯竭。而此时,团队成员开始对他产生质疑,甚至有人离开,市场上也出现了强劲的对手,迅速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
这些逼迫胡浩和他的团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做法,后退一步,重新确定发展方向:把重点转移到汽车电子及互联网电视平台。
“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我们(做事情)并不比外面的创业公司容易。”胡浩对此深有体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创业公司大不了放手一搏,可工程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