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来伯乐找千里马(1)

借来伯乐找千里马

“看个人喜欢吧,喜欢微软的文化还是IBM的文化。”

“我觉得这两个差太远了,显然是微软。主要考虑行业竞争情况。”

“从钱上讲,你应该去后者。如果你喜欢做架构、写代码的话就去微软。”

“显然是微软。待遇本来就不是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刚毕业的学生还是扎实一点好,尤其是管理上,直接做项目并不一定是好事,多看看、多积累经验比较好,况且专业上也更适合。另外,B2B企业并不是一个太好的选择,以后(的发展范围)会比较狭窄,除非你一直想在里面混。”

2005年夏天到来之前,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硕士生陶立波在一个星期以内,就接到数家跨国公司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加入。难以作出决断的陶立波在水木清华 BBS 上发帖咨询,结果引来众多网友的各种回应。

一些“相中”陶立波的老板甚至亲自上阵抢夺人才:“我多不容易呀,专门到清华(BBS)来上网说服你。Boss当到这个份儿上也算可以了。”

水木清华BBS是一个专门面向高校学生的网上论坛。在每年校园招聘季的几个月里,这个论坛的就业版每天会有2000多个帖子。有不少学生像陶立波这样,在多个知名跨国公司的工作机会之间犹豫不决。经历了无数的宣讲会和面试的学生们早已成了品评公司的“专家”。

陶立波在长时间的犹豫过程中,有一天接到了工程院院长张宏江打来的电话。电话中他们就薪酬、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等进行了交流。张宏江的执着最终让陶立波下定决心,加入微软亚洲工程院。

国内知名IT媒体《IT经理世界》记录下了当时微软等跨国企业在国内抢夺人才的战况。

陶立波只是微软高校毕业生人才争夺战中的一个“猎物”。在很多高校毕业生的眼中,微软“正像一头狮子,行动迅速,面试过程紧凑,一面、二面、三面、四面,从早到晚,一天下来就会通知应聘者是否通过,这样能考验应聘者的反应能力和体力,并像狮子一样捕获他们想要的人。”而“IBM像一头大象,高傲而稳重,笔试和接下来的几轮面试时间相隔很长,通常要一个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