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金刚(1)

2004年3月中旬,张宏江、林斌、张益肇和阿德勒四人前往印度“西天取经”。他们希望通过访问这个软件大国,找到一些可资借鉴的样板。当时的微软印度开发中心,是微软在美国以外设立的最大的开发机构。经过五年的经营,该中心的规模已经达到400人。张宏江说:“我们想去看看他们是如何确定开发方向、如何做项目、如何招聘和培训、如何与总部沟通的……”他们在印度的日程中还安排了参观InfoSys等着名软件公司的活动。

这次“西天取经”果然让张宏江等人“大开眼界”。由于担心不适应当地的饮食,张益肇带了一箱矿泉水、两箱方便面,但他们还是遭遇了“不测”。

“取经团”到达印度六大城市之一的海的拉巴时已是晚上。当晚,他们下榻在当地最好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第二天早上,当张宏江乘电梯下楼吃早饭时,忽然停电了。正当他在黑暗的电梯里惊慌之际,却发现当地人竟然若无其事。显然,他们对这种状况习以为常。大约过了一分钟,备用电源启动,电梯又正常运转起来。后来,他们在访问微软大楼时,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但是在InfoSys,林斌却看到了让他震撼的先进设备:在一个阶梯会议厅中,树立着一块很大的屏幕,它可以被划分成25块,供25方同时进行视频通话。

“这说明,印度的软件公司对远程开发已经摸得很透了。”林斌说。InfoSys、塔塔等大型软件公司多年的耕耘,为印度培养了大批的软件人才。“不得不承认,微软在印度的开发中心有一个先天优势——他们能从本土找到很多有经验的人。而当时我们在中国,能找到的是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基础很好,但都缺乏经验。要想找到有足够经验的人,必须从国外引进。”

但张宏江却对这次“西天取经”有另一种认识:印度的软件外包做得太成功了,以至于微软印度开发中心在经营了五年之后,仍然专事软件外包,并没有涉及核心的产品开发;虽然他们承接了众多的项目,但每个项目规模有限;虽然他们的企业规模很大,但是做出来的产品对本土市场影响很小。这些显然与张宏江脑海里工程院的愿景相差甚远。

“原本我们是抱着‘取经’的心态去的,却发现中国的人才结构和印度差别很大。而且,中国本土市场巨大,这也和印度不同。”张宏江说:“印度之行的最大收获是让我们认清了一件事:绝不能成为纯外包机构,必须朝核心产品开发的方向发展。回来以后,我们信心大增,更有干劲了!”

除了林斌和张益肇,工程院在2004年春天又“网罗”到另外两员“大将”——幺宝刚和萧圣璇。

张宏江加上“四大金刚”,组成了工程院早期的核心管理团队。时至今日,“四大金刚”的故事仍然为人津津乐道。他们被记住的,不仅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更有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为工程院所做的点点滴滴。2004年,在庆祝工程院成立一周年的年会上,年轻的员工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ATC大时代》。他们把张宏江称为“总瓢把子张大帅”,对“四大金刚”的描述也是惟妙惟肖:林教头(林斌)统领七八条枪,内引一招张(张益肇),外招宝二爷(幺宝刚)和萧公子(萧圣璇)……

虽然被称为“四大金刚”,但如果仅从外形上看,或许“四大才子”才是更合适的称谓——四人当中除了幺宝刚身材比较高大之外,另外三人看上去更像一介书生。林斌说话时语气总是很平和,但却隐藏激情、敢想敢做;张益肇说话语速比较慢,甚至有点忧郁气质,是个心思缜密的人;萧圣璇像个阳光大男孩;幺宝刚表面上很“酷”,但是个热心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