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江的艰难抉择(1)

张宏江的艰难抉择

是继续留在驾轻就熟的位置,还是从零开始接受创业的挑战?不少从业多年的人士都曾面对这样的选择题,张宏江也不例外。

工程院成立典礼结束几个星期后的一天,张宏江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这时,张亚勤从外面走了进来。

张宏江抬头一看,张亚勤已经坐在对面看着他。不久前,张亚勤告诉张宏江,他有10%的机会被调到雷蒙德总部去管理一个新的产品部门,就像当年李开复被调到总部负责。NET的用户界面工作一样。现在,张亚勤开玩笑地和张宏江说:“结果这个10%变成了100%。”

听到这个消息,张宏江的第一个反应是伤感,因为共事四年多的张亚勤要离他而去。可是,当张亚勤告诉他,将由他接任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一职时,他的伤感即刻变为震惊。

张宏江回忆道:“我问:‘为什么?’亚勤说:‘看看目前工程院的项目,事实上有一半都是你带领的研究团队做出来的。’”更为重要的是,张宏江是微软在中国的团队里最受尊敬的高层之一,在研究和技术转化两个领域都非常有经验,而后者要归功于他从前在惠普工作的日子。还有谁比他更适合领导这项新事业呢?

里克·雷斯特也支持这个决定。几天之后的一次会议上,他告诉张宏江:“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我们有信心你能把它做好!”

与张亚勤和沈向洋不同的是,张宏江并非什么少年天才,也没有就读于顶尖大学的经历,他取得成就的过程,更像是一名寒门子弟的奋斗史。

张宏江的父亲是原电子部下属的一家工厂的技术工人,母亲也是一名工人。40年前,当张宏江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他随父母离开武汉,来到河南叶县黄莹坡——中国古代寓言“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居住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黄莹坡是一个只有2000多人口的小镇,也是一个专供知识分子和干部“劳动改造”的“流放地”。

1976年,15岁的张宏江就要从高中毕业了。那时候的社会风尚与今天大不一样,人人都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张宏江的哥哥已经在两年以前到农村去了,现在又轮到他。他的父母却开始忧虑。在那个年代,父母通常没有什么“望子成龙”的念头。张宏江的父母只希望大儿子赶快从农村回来,二儿子别再到“广阔天地”去了——就算没有工作,在家闲逛都是好的。但是,1977年7月,张宏江高中一毕业,他的城市户口便立即被取消,并且转到了农村。按照规定,他除了追随哥哥到农村去,别无他途。

但就在这时,高考制度恢复了。1977年12月,张宏江和哥哥一起参加了高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