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速度”仍在加快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铁路平均旅行速度非常低。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不断探索创新,2008年8月1日,我国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和谐号”动车组跑出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成为展示中国人智慧和力量的“中国名片”,这条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的铁路,从北京到天津只需半个小时。

张泉灵:现在京津铁路应该说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速度最快的一条铁路。

刘志军:是的。

张泉灵:怪不得建成之后,很多媒体都说这是“中国速度”。

刘志军:1978年秋天,小平同志在日本新干线乘坐高速列车的时候讲过这样一句话,像风一样快,我们现在很需要跑。这是一代伟人,对中国发展速度的一种期盼。这里面媒体所提到的“中国速度”,我理解有这么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就是对京津城际的评价,京津城际铁路,最高时速达到350公里,也是当今世界上运营铁路最高的速度。一个就是对我们国家的评价,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把我国高速铁路的速度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联系在一起,这是对我们国家发展变化的一种赞誉。

张泉灵:其实速度快了不仅仅在快,它会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比如说因为现在北京到天津去坐城际高速铁路的话只要30多分钟,所以现在有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跑到天津去买房子。

刘志军:你讲的这实际是一种高铁效应。我想京津城际通车之后,第一个大的效应就是拉动了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首都和天津这两个城市人口是2000多万,基于这一个来考察的话,它对经济的拉动是巨大的。第二个效应应该说是改变了两个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他可以在北京工作,在天津购房,也加速了人才的流动,形成了同城效应。

除京津城际铁路之外,2008年以来,又有4条时速250公里的铁路客运专线相继开通运营;到2009年年底另有两条时速350公里、3条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可以通车。除此之外,还有包括京沪高速铁路在内的一大批时速200-350公里的客运专线和城市密集地区的城际铁路正在建设之中。

张泉灵:现在北京到天津,我知道可以去南站随时买票随时走,因为一天有70对列车在开,以后北京到上海也能做到这样吗?我随时到车站,随时买一张票就走了?

刘志军:我想北京到上海比这个要更方便。在新一轮铁路建设的高潮中,我们本着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将新建和改建一大批的客运车站。到2008年年底,我们已经建成交付的像北京南、上海南、天津、南京,还有拉萨、青岛等,51座车站已经交付使用,到2012年还要交付800多个车站,新一轮的车站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能力很充足,第二是功能很完善,第三就是你刚才所讲到的,形成一种各种交通工具的“无缝衔接”,就是旅客实现“零距离换乘”,地铁都在车站下面,公交都与车站连在一起,旅客出行就非常方便了。

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动车组已经达190多组。到2012年,全国投入运营的动车组将达到800组以上,覆盖整个快速客运网。对于这些变化,大家使用频率最广泛的一个词就是“高速”,其实除了“高速”之外,大家谈及铁路的发展时,还有一个词的使用频率也很高,这就是“提速”。从1997年到2007年,我国铁路先后进行了6次大面积提速,10年间6次提速,这在中外铁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张泉灵:我记得我刚当记者那一年就开始接触一个词叫“铁路提速”,10年提速了6次,我们提速提到现在,把我们整个铁路运营网络效率提高了多少?

刘志军:大家都知道,中国铁路的运输能力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要,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那么,用很短的时间、很少的代价能够扩大运输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速,我们通过既有线路的改造提高列车的速度,增加列车的密度,可以大大地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从1997年到2007年10年的时间,我们进行了6次大提速,仅2004年的第5次和2007年的第6次大提速,就增加了50%以上的运输能力。

张泉灵:整整50%以上?

刘志军:50%以上。

张泉灵:您觉得这种大的提速,到底会给乘客出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刘志军:应该说提速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最直接的好处有三个方面,一个就是更加方便了,因为提速之后,大量增加旅客列车的开行,有普通旅客列车,有夕发朝至列车,也有一站直达列车,还有高速动车组,品种很丰富,旅客选择的余地多了。第二个就是更加快捷,省会城市和大的中心城市之间,运行的时间比第一次大提速之前,普遍都压缩了50%以上,缩短了时空距离。第三个就是更加舒适。由于提速之后,我们大量新型的客车投入运行,对旧的客车进行了大面积的改造,还淘汰了用货车的棚车来代替客车的这个品种,车站的一些设施也得到了改善。

张泉灵:提速可以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效率,特别有中国特色。

刘志军:纵观世界有铁路的120个国家和地区,没有一家能做得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