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政治实体创造文化,都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置于文化的中心位置,而且都企图用这种文化将其他政治实体组织到自己的政治框架和利益框架中来。传播文化的过程,就是建立权威和谋求利益的过程。这种现象就是文化政治现象。对这种现象进行关注、描述和研究,就是文化政治学。
某个政治实体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普世化,而刻意强调自己的文化是普世文化、自己的价值是普世价值,这恰是文化政治学的一点小奥秘。只有像中国五四时贤这样的精神崩溃的群体,才如此缺乏判断力,竟然看不透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奥秘。
以蔡元培、鲁迅、胡适为代表的中国精英群体主动放弃中国文化,接受并崇拜西方文化,站在西方人的立场上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民性格等进行卑贱化描述和批判,实际上就是成全了西方的霸权和利益——虽然他们的主观意图未必如此。
清末民初那一代文化领袖,他们与西方社会、西方国家有文化和价值认同上的联系;可是在血缘上和社会组织上,他们又只能属于中国社会。这种文化认同与民族身份的矛盾,将给他们造成严重的精神分裂。
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孤独者》的主人公,就是这种精神分裂的典型案例。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长聘请他们给孩子教授子曰诗云等传统文化,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的奇耻大辱;他们在长辈逝世之后,虽然不得不参加富于中国特色的葬礼,但却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加给他们的最大折磨,并因此而怀有深刻的仇恨。作为西方文化承载者的魏连殳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承载者的寒石山村民在祖母葬礼上那种剑拔弩张、决一死战的态度,恰好表现了新一代精英人物精神分裂的程度及其疼痛的程度。
鲁迅对于这场葬礼上的较量投入如此大的兴趣与热情,可见他对于魏连殳式的精神分裂的体会有多深。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崛起的一代精英人物,迅速成为引导中国文化前途的决定性人物,他们所选择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成为日后中国社会的正统和主流。此后几代国人,都是在这种主流文化和主流教育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寒石山村民所坚守的文化遭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和扫荡,他们所承受的文化崩溃的疼痛,并不比精英人物少一些。
一部分精英人物率先体验到的精神分裂,外化为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分裂和社会分裂,中国社会因此而遭遇着广泛的撕裂与疼痛。
当今中国社会日益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和价值认同危机,就是这种疼痛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