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人们掌握着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当然希望自己手中的白银可以作为货币来流通。从正统元年(1436)明英宗朱祁镇废除禁银令开始,一直到1935年再度“禁银”、实施“法币改革”的民国时期,白银“大肆横行”了整整500年。而这500年,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白银时代”。
嘉靖十九年(1540),白银开始逐渐登上主要货币的历史舞台。万历九年(1581),明朝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他从田赋和徭役入手,将徭役的重心由户丁转向田亩,且将税收的最终结算货币定为白银。
明朝中后期,白银通行于社会之中,占据了货币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曾被列为禁书的《金瓶梅》,就是一部反映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典型小说,在看似不经意的叙事中,透露着明朝经济生活的细节,向读者展示了白银货币化的动态进程。
书中描写了大量用白银进行交换的细节,从最日常的吃喝穿戴,到丧葬嫁娶,再到打卦做寿,都没有离开白银。对此,有人曾经做过统计,从《金瓶梅》的第1回到第100回,共涉及使用货币进行交换的有456笔,其中,使用银子交换的有430笔,其余的26笔使用铜钱。两者共计约18万两白银。
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中涉及“交易”的描写,也大多用“碎银子”这样的字眼。
在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中,就有这样的描述:“武松身边摸了些碎银子放在桌上,叫:‘主人家,近来看我的银子,够你的酒肉钱么?’”“宋江取些碎银子还了酒钱,武松拿了哨棒,三个出酒店前来作别。”
在第十五回“吴用智取生辰纲”中,吴用还曾用一两银子激反三阮兄弟。“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下阮小二,就问主人沽了一瓮酒,借了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鹅。”
作为《水浒传》中的智慧人物,吴用不可能像宋江般动辄送人银子来笼络人心。他去石碣村,说服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三个穷渔民参与抢劫生辰纲的行动,并没有直接给银子,而是用一两银子兑换的物品,打动了三兄弟的心。
不是阮氏兄弟好“打发”,而是一两银子确实可以“挥霍”一番,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和一对大鹅之后,还有下文:“阮小二道:‘我的酒钱,一发还你。’店主人说道:‘最好!最好!’”
穷得揭不开锅的阮小二,为人还挺狡猾,借吴用一两银子的“东风”,趁机把之前欠酒店的钱也还了。从店主连说的“最好”可以看出,可能阮小二欠债的时间不会太短,次数不会太少,算是一笔“陈年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