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至20世纪,是黄金和白银最疯狂的年代,此时,发现一座大金矿,黄金与白银的比率便会下跌;彼时,金矿开采完毕,发现一座银矿,黄金与白银的比率便开始上涨。
特殊的交易手段,又恰逢特殊的年代。在人为投机干扰以及市场供应变动的双重压力之下,货币体系变化频繁,让各国政府头疼不已。
1873年美国通过《铸币法案》,其中对银币铸造只字未提。这一举动,意味着白银在美国的货币体系中不再“受宠”。1900年,美国通过《金本位法》,正式放弃白银的货币地位。
曾经荣耀无比的白银,一步步从货币的神坛走下来。不过,其充当货币的历史不会被遗忘,今天,白银价格的急速提升,正是其货币职能的充分体现。曾经“白花花的银子”的岁月◎
说起银本位和白银的货币地位,欧美国家的货币发展史固然可以提供强有力的证据,但是,要想将其阐述得更充分或更具说服力,恐怕不能漏掉中国这个超级“白银帝国”。
对中国人来说,白银代表着一段不能忘记的过去,从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到距今百年的民国时期,中国的货币体系长期实行银本位。
在中国式表述中,“白花花的银子”就是财富的象征。直到今天,人们在购物时,还时常以调侃的语气询问商家:“某某商品要多少银子?”
“银行”一词也与白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非人们想象中的“舶来品”。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可以理解为“装着白银的商行”。
唐宣宗执政时期(847-858),为给百姓消费提供便利,苏杭地区就出现了“银行”,在这里,人们可以兑换到白银。
宋朝时,在建康(即现在的南京)等地区,更有大批的银行出现。在一些繁华地区,甚至还形成了“银行一条街”,街道两旁,银行林立,足见白银使用范围之广。公元1904年,清朝的光绪皇帝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官办银行,至此可以看出,白银已经占据了公认价值尺度的地位。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一直被使用,但直到明朝末年,白银才取得合法的货币地位,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在明朝初年,政府甚至还禁用金银交易。明朝典章制度《大明会典》中有“钱法”、“钞法”,就是没有“银法”。
只不过,中国历来有一套不成文的行事潜规则,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民间,政府的禁令并没有阻止白银的流通,反而随着市场贸易的繁荣变得逐步活跃起来。究其原因,与当时主导市场的大商人手中掌握着大量白银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