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的投资创新也能从积极角度构建腾讯的安全感

马旗戟也认为腾讯的市场定位与方向不够明确:“腾讯着力强调在线生活的四大模块:资讯、沟通、商务和娱乐。这的确涵盖和部分定义了在线生活。但正因为如此,这个定位在市场传播意义上依然是模糊和不确定的。考虑到每天每家互联网公司和每个技术人员开发与运营的东西都是打造在线生活,那么腾讯强调的在线生活便成为整个行业的价值,而不是腾讯的价值,从行业地位的塑造策略意义上这是一个不明智的策略。”

但张鹏觉得,腾讯的四处扩张并非战略主线不清晰,而是源于其极强的危机感,所以在看到别人做了优秀的、有价值的产品后,才会迅速跟进。张鹏推测,他们的考虑在于:一方面这样不会错失机会,另外至少可以避免被别人突然在一个自己没预料到的地方给颠覆了,这可能是腾讯一个潜移默化的想法。

李海翔和熊明华均承认,危机感几乎是腾讯成长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东西,也影响了它的诸多思考和行为方式。“腾讯一直比较有危机感,这和我们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有关,看到其他公司的起起落落,也都很担心有一天腾讯也会面临这样的局面,所以危机意识很强。我们日常很多工作的出发点都是这个,看到了一些危机,同时也希望得到一些发展。”李海翔说。熊明华也强调了危机感:“其实我在腾讯内部也多次讲,腾讯要有危机感,尽量把产品做好。另外,腾讯现在是1万多人的公司了,是非常大的互联网公司,内部会出现创新或者改革方面的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中间腾讯确实是有危机感的,我们不能保证未来的三到五年腾讯还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既然如此,那腾讯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呢?张涛分析道:“3Q大战中腾讯发布了一个引起震动的声明,无意中也促成了一个检验:究竟腾讯在用户心目中是什么?我所了解到身边的很多朋友,包括我QQ上的一些朋友,他们有一部分人选择360,有一部分人选择QQ。我问选择QQ的人为什么放弃360,90%的人说没有办法离开QQ上面的朋友,虽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但是没有办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转移出去,因此用户关系链是很重要的。”

叶滨进一步阐释道:“所有用户的ID入口是腾讯的核心价值,基于此,腾讯可以构建平台,开放应用。”

对此张涛也认为:“为什么会有《狗日的腾讯》这篇文章?因为业界很害怕腾讯,而腾讯也在害怕大家,它害怕出来像美国Facebook那样的新模式,会颠覆自己的位置。为什么大家互相害怕呢?我觉得是腾讯的战略出了问题。腾讯就是做产品,通过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对手竞争,而不是作为现在已经是家领导性的公司,做的是整个产业平台的事情,在竞合当中和产业合作伙伴一起成长。腾讯现在还没有思考怎么把腾讯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整合产业资源,共同成长。”张涛还表示,腾讯也具备建立平台的优势,在庞大的用户群的基础上,腾讯掌握了很多用户信息。谷歌能够分析出用户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用户的喜好,能够作出准确度达80%的深入分析,我觉得这是谷歌最可怕的地方。如果腾讯能够做到像谷歌那样,就能在平台中充分释放广告的价值,并从中获益匪浅。“

张鹏的观点也与之暗合:“四处出击并不是危机感的正向释放,结合产业的环境由封闭向开放的变化,未来诸如此类的遏制或跟进策略,应该换成打造一个平台,通过平台与别人合作一起去做。”刘冰也认为:“腾讯虽然不可能放弃在线生活,但原来有一句关于腾讯的流行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们要让它变成‘走别人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让其他人也参与进来。”

李海翔对此表示认同:“腾讯以前的危机感强,是因为把安全感建立在了各个产品跟用户的联系上,用户喜欢我们,我们的东西被用户拿来使用,我们就有安全感。的确,我们的安全感不能再来源于和用户之间的联系,必须要来源于产业的价值,腾讯在产业中如果能形成特殊的价值,有很大贡献,它的生命力就会更强,所以我们要反思安全感的来源。”

刘冰还提到,外部的投资创新也能从积极角度构建腾讯的安全感:“腾讯的高管很多次提到安全感这个词,投资内部创新以及更多的外部创新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层面上的安全感,会让你的气质产生很大的变化。以前腾讯有创新中心,但是这个创新中心做得不是很成功,所以机制很重要。腾讯的掌舵团队要有对创新、对世界顶峰的互联网技术的诉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