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1)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宠辱若惊, 受到尊宠或污辱都感到担惊受怕,

贵大患若身。 重视大的忧患就像重视自身一样。

何谓宠辱若惊? 为什么说受到尊宠或污辱都感到惊恐呢?

辱为下, 因为被尊宠的人处在低下的地位,

得之若惊, 得到尊宠感到惊恐,

失之若惊, 失去尊宠感到惊恐,

是谓宠辱若惊。 这就叫作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什么叫作重视大的忧患就像重视自身一样?

吾所以有大患者, 我之所以有大的忧患,

为吾有身, 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

及吾无身, 等到我没有这个身体时,

吾有何患! 我还有什么祸患呢!

故贵以身为天下, 所以崇尚献身于治理天下的人,

则可寄于天下; 那才可以将天下寄托给他,

爱以身为天下者, 像爱自己身体一样治理天下的人,

乃可以托于天下。 才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

人生觉悟

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会有很多机会与宠、辱相遇,这种宠辱也许是我们自身亲受的,也许是从他人身上感觉到的。比如当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领导的奖励,就感觉得宠,这时我们就有可能欣欣然喜上眉梢;而当我们因失误而遭到上级批评时,就感觉受辱,这时我们有可能会垂头丧气。不管我们是受到了宠还是受到了辱,我们都会有所惊厥。当然,人人都希望得到宠,得到他人的关注、珍惜和疼爱。但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讲,被他人关注和怜爱,受到他人的恩宠,无疑是告诉自己不如他人,会有一种被当做宠物的感觉,会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当今的社会机制中,竞争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人们为了能使自己更优越一些,为了能使自己的目的尽快达成,就不择手段地去博得领导的欢心,得到领导的宠幸。而一旦得到了领导的恩典,便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幸运感,感到意外和惊喜;但同时又怕失去这种恩宠,就更加小心谨慎、诚惶诚恐地去待人、做事,以求博得领导更多、更长久的恩宠。比如领导在我们的肩上轻轻拍了几下子,这就是一种宠幸。而领导让我们与他共进午餐,并说下次到你家里去坐坐,这就是更大的宠幸。而当领导说:“这个人我看不错,很有头脑嘛。”那么这个人就该明白,天上的馅饼正像飞碟那样围着他转呢。

正是如此,为了得到上级的恩宠,就会想尽方法向上级献媚,结果是失去了更多的自我。如果失去了这种恩宠,或是遭受到侮辱,人们则会感到霉运的降临,感到失落和沮丧,从而害怕更大的不幸会来临,也就越发的惊恐。比如有的人在单位受了气回家之后打老婆。还有的在老婆那里受了气到了单位训属下。没有老婆可辱,没有属下可训,有的人就自己扇自己的耳光,极端者甚至把邻居家的狗杀死,人们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会按照等级、地位、辈分等的附加成分,一级级地辱下去,其结果就是造成更大的灾难和不幸,最终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子会说“宠辱若惊”的缘故,因为我们跟人家不是对等的,人家在上,而我们在下。宠和辱都是人家的赏赐。让我们宠,还是让我们辱,全由着人家的性子来。在封建社会,宠辱有时就在一刹那,或加官晋爵,或满门抄斩。而在当今社会,宠辱实际上只在我们的一念之中。无论是宠还是辱,都是因为我们有了得失的概念才造成的,如果我们心理没有宠辱的差别,也就不会因此而感到惊恐,自然就不会受到他人的摆布和左右了,也不会因为去求一时的名利奖赏,而产生贪欲,使自己掉到他人的圈套中。

安徒生讲过这样一则故事:村子里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他们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匹马。有一天,他们两人商量后决定把马牵到集市上换一些更有用的东西回来,于是老头儿便出门了。到了集市上,老头儿想给老太婆带回去一个惊喜:他先用马换来了一头母牛,后来又用母牛换了一只羊,接着又把羊换成了一只肥鹅,然后又用肥鹅换了一只母鸡,最后他用母鸡换了一口袋烂苹果。

在回家的路上,老头儿到一家酒馆里休息,遇到了两个英国人,他们听了老头儿换东西的经过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回家后一定会被老太婆臭骂一顿。老头儿坚信自己不会挨骂,于是两个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与老头儿打赌。

老头儿回到家,老太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老头儿讲述他在集市上换东西的经过。老头儿说自己用马换了一头母牛,老太婆说:“太好了,我们有牛奶喝了。”老头儿接着说他把母牛换成了羊,老太婆说:“哦,羊奶也同样好喝。”老头儿又说他用羊换了一只肥鹅,老太婆说:“天啊!鹅毛很漂亮。”老头儿说他后来又把鹅换成了一只鸡,老太婆说:“从今往后我们有鸡蛋吃了。”最后老头儿指着地上的一口袋烂苹果说,他又把鸡换成了这袋烂苹果,老太婆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她说:“我们今晚就吃苹果馅饼吧。”就这样,在门外偷听的两个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