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温和的斗士(2)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学家们注定面临诸多选择。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冷热”之争,到调控与反调控、整体配套和单兵突进,再到股市之争和权贵现形,每一个改革的十字路口,都有吴敬琏的身影。

学者的固执表现在一旦认定某个真理就永不回头,而吴敬琏正是这样的人。自从倡议市场经济开始,他始终没有怀疑过这个选择。绝大多数时候,他总是以中立的姿态发言,提出建设性意见,修复改革的瑕疵,却常常招致不解和非议,而扞卫真理的决心使他有勇气面对无数次非难。

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本土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迹象表明,了望者的队伍也开始分层衍化。

当今社会,已经很难再听到客观、公正,令人不怀疑动机的声音了。利益像血吸虫一般爬满社会的各个角落,每一种声音的背后,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它们被包裹扭曲,就连发声者本身也常常难以分辨真伪。而经济学家们所处的位置,拥有的名誉、声望和发言权,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利益集团争相拉拢的对象,而一旦拉拢不成,他们又常常陷入非常不利的窘境。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领域的每一次论争背后,都开始出现一个同样的疑问:经济学家究竟为谁代言?与此同时,社会上开始出现诸如“被豢养的经济学家”、“权贵代言人”之类的言论。看似偏激的言辞其实并非空穴来风。经济学家队伍变得良莠不齐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现实的诱惑前,很少有人能耐得住寂寞。翻看他们的简历,很多人担任上市公司董事,个别经济学家的家族掌管数十家企业,不能不令人心生怀疑。

在财经作家吴晓波眼中,吴敬琏“从外貌到灵魂干干净净”。身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要职”的他,并不是什么公司的董事,他的子女也没有人从事商业经营。

作为“整体协调改革”方案的支持者,吴敬琏对改革过程中国企改革与社会保障领域的落后状况忧心忡忡。在他看来,这是前进的短板,必定会拖慢整体改革进程。因此推出《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一书,痛陈权贵资本主义,呼吁全国上下切实推进改革,建立公正的经济制度。

随后几年,房地产热、股市泡沫、权力寻租、腐败盛行、分配不均、社保滞后等问题愈演愈烈,人们才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过,已经病入肌理的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势必需要刮骨疗伤的勇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