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截获总统电报的“黑客”

2 截获总统电报的“黑客”

在这个世界上,即使你的能力通天,如果碰不到合适的舞台,你也只能是仰头望“天”兴叹。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情报界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被现代人誉为“美国密码之父”的赫伯特·亚德利。

在那个还不知互联网是何物的年代,要想快速出名是比较难的。亚德利深知这一点,于是他头顶“神童”的光环,乘着父亲供职的铁路公司的列车出发了,他要去华盛顿,因为沃辛顿这个小镇已经承载不了他的梦想。那么,他的梦想是什么呢?可能在当时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他肯定想过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所有人答案。结果是,列车停靠在了华盛顿市联邦车站,他的梦想如同美利坚民族即将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而冉冉升起。在到达华盛顿不久后,他顺利进入了国务院,并且担任机要员兼报务员,年薪900美元。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在他听来,桌上电键滴滴答答的敲击声就是创造历史的声音。

一个小镇青年怀着忐忑的心情在华盛顿安稳下来,并且一举进入了国家的核心机关供职,照理来说能否干好本职工作才是他最大的忐忑,然而亚德利并没有这样想,他的目标明确,且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自信。他所担心的是当时的美国在破解密码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因为据他所知,其他国家雇用了一些破译员去解开外国密码电报之谜。“那么,美国为什么不这样干呢?”他暗自忖度着。在他终于肯定地给出自己答案的时候,他已经知道,这就是自己一直想要追求的梦想,并且他将把它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他将为编密技术贡献他的一生。

然而,他在国务院公干的日子似乎有点平淡,因为并没有机会让他接触到真正的密码破译工作。不过,亚德利绝对不允许自己平庸下去,他总能找到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正如中国“铁人”曾经说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终于,1916年5月的一个夜晚,随着纽约电报局与白宫间的电报线路开始工作,亚德利的机会也来了。通常,国务院机要员们的工作就是把来自纽约的电报通过密码室的设备发向白宫,对于内容是什么大家都不会关心,主要是这些电文都是加密的,而且凭借他们的能力是无法破译的。不过,亚德利却不这么认为,他把一份发给威尔逊总统的500字的电报抄了下来。他也知道,但凡给总统本人的电报,那一定是经过严格编码和保密的,所以破译难度一定很大。

对亚德利而言,这封不同寻常的电报正是他期待已久的“战利品”。结果连亚德利自己都感到惊异,他竞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内完全破译了这份电报。他本来一直对美国密码怀有敬意,而此时这般结果却让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因为这封由总统顾问豪斯拍给威尔逊的电报是途经英格兰的海底电缆传过来的。这意味着,一贯以破译电报密码而著称的英国皇家海军密码局也能轻而易举地截获并破译它,也就是说美国的国家机密对于英国人来说就是“公开活动”。

面对这种局面,亚德利思考再三后,埋头伏笔一年后,终于出炉了一篇论述美国编密技术可悲现状的论文,在文中他直接指出美国密码极易被破译的事实。尤其是当战争阴影开始出现的时候,亚德利把这篇题为《译解美国外交密码》的文章呈给上司戴维·萨蒙。萨蒙看这篇文章时的神情说明了一切,他一言未发,眉头紧锁,表情相当凝重。最后,萨蒙问亚德利:“你确定英国密码专家一定能够破解美国的密码吗?”

“我一向认为,某个人能办到的事情,别人也能办到”。亚德利不假思索地答道。这让萨蒙陷入了沉思,他还是有点怀疑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宁愿相信这是这个年轻人想出风头的轻率行为。不过,既然有人质疑了,就要证实一下。一个月之后,萨蒙把一些用全新的密码编写的电报交给了亚德利,心里暗自想他一定破译不了。几个星期以后,亚德利把译解出来的电报放到萨蒙的办公桌上。这对于萨蒙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他终于承认了“无码不可破”的事实。

此时,一战正在欧洲大陆进行得如火如荼,不久后美德关系正式破裂,“山姆大叔”终于拿起武器对德国人开火了。对于亚德利来说,他需要的是一个更大的平台,让他的才华得以展现。于是,他从相对安稳的国防部调离,申请转到了美国陆军部。1917年6月27日,他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并被任命为陆军上尉,掌管了军事情报处第八科(简称MI8),该科负责制订所有的密本和密表。

至此,亚德利终于由一名截获总统电报的“黑客”成为情报人员,开始名正言顺地为总统及美国陆军编码和破译截获的情报。为此,在美国加入一次世界大战不久后,亚德利又在军事情报第八科内增设了几个股。比如,为了防止德国人截获及破译机密的美国电报,首先增没了编密股,该股成立后马上就开始设计新的密码制;同时又建立了通信股,目的是保障远驻在外国的大约40名武官及情报军官之间进行快速保密的通信;后来又设立了速记股,该股可以弄清外国最难解的速记法;在建立密写药水股时,亚德利得到了美国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哈佛大学教授西奥多·W·理查兹的帮助;最后,亚德利组建了密本密表破译股,该股一共译解了外国政府拍发的10735份电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