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暗访,在报社精心策划中开始(2)

我笑着摆手说:“千万不要开那种地震似的舞曲,又吵又闹的,搞得人心神不宁,还不如来一曲轻松一点的。我和老邓还得聊聊今天采访的事呢。”

大刘笑着回答:“行呀,那我们就来邓美女的,她的歌可是温柔又轻松……”大刘比我们要小两岁,高高的个子,黝黑的肤色,看上去比我们还老成,但为人忠厚老实,邓保卫对他颇为欣赏。在一阵轻柔的邓丽君的《小城故事》乐曲声中,他侧过身子冲我笑嘻嘻地说:“我们这些做记者的也许什么都不太缺,就是缺睡眠呀。哈哈,我们尽快把今天的采访做完,把稿子做好,过两天就可以美美地睡一觉了。”

邓保卫比我大一岁,小眼晴,扁平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近视眼镜,圆圆的脸蛋,白里透红,红里透白,算是一副标准的油头粉面相。他见人就笑;一笑,圆脸蛋就会绽出两个小酒窝,总是给人和颜悦色的感觉。尽管年纪比我大,但是从外表上看去,却显得比我年轻。

他个子不高,比我稍矮两公分,但浑身上下的脂肪很明显,那肚皮又圆又鼓,用一只名贵的鳄鱼皮带吊着,俨然像一个在大陆发了财的港台老板。

这小子虽然和我一样来自乡村,但他是父母唯一的儿子,据说他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他排行老四。因为就他一个宝贝儿子,全家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祈望他能奋发图强,兴旺发达。当然,最好能当官发财,借此保卫一家人,这也正是邓保卫这名字的由来。邓的父母后来从农村搬到镇里做小生意,家境一直不错,所以他长期过着养尊处优的少爷生活。当上记者后,他很会和有关部门“和谐关系”,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大小老板。几年记者生涯下来,车房俱全。

邓保卫一路上总在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他昔日做暗访新闻时的一些故事,而大刘除了听到有趣处大笑一声外,就集中精力开车。就在我们的车子快到桃花火车站时,却遭遇了堵车。

此时已近上午9点。这样一来,我们又得把见面的时间往后推迟了。邓保卫一路上一直夸夸其谈,此时,才意识到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他嘻嘻对我说:“老大,说起来,这可是我们兄弟第一次真正的合作呢。在搞暗访新闻方面,你这中国海军陆战队出来的大侠,采写了那么多独家有分量的新闻,在我们报社绝对是无人能敌。这次合作,你可得好好带带我这新人呀!”

他说得没错。我们虽然是同事,是《浦江都市报》搞暗访和发独家新闻最多的老记,而且又是邻居,他的办公室就在我隔壁,但我平时很少和他来往,见面也就打个招呼,或是礼貌地点下头。

不说也明白,我对邓保卫有成见。

当然不是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过节,也非我们之间存在什么恩怨,而是我对他的为人和生活作风颇为不屑。

相对于报社那些毕业于各地名校的高材生而言,邓保卫文化不高,只是个河南信阳乡村的高中毕业生。但这小子脑瓜灵活,从小喜欢写写画画。听他的老乡说,当年在北京打工时,为了追求同事那漂亮的妹妹,他埋头读书写诗,貌不惊人才无八斗,无钱又无权的邓保卫,凭一百多首歪诗和一大叠情书,最终俘虏了那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打工妹陈小兰。因未婚先孕,他只好在家乡摆了酒宴,以河南乡村最传统的风俗迎娶了陈小兰。后来,聪明的他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又混到北京一家报社做起了广告员;一年后,他西装革履地南下,摇身一变,成为了东莞一家小镇党报的记者;之后又在老乡的帮助下,进入了《浦江日报》,成为“求职广场”版块的记者。说白了,那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拉广告,除了基本工资,还可以从所拉的广告中分提成。由于早年间全国南下求职的人才如过江之鲫,那些报刊求职版块成为求职者寻觅梦想的第一块绿地。因此邓保卫的“稿费”和提成很丰厚,很快腰包就鼓起来了。后来,因他经常搞有偿新闻,经常以记者身份去敲诈勒索那些职介和企业老板,被报社“炒鱿鱼”。他就在珠三角一带的小报混日子,东奔西跑,后来又成为《浦江都市报》的聘用记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