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1)

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

你对公司的价值是什么?你是公司想留下来的关键人才吗?为什么公司给你多少,我们就得为公司付出多少,甚至更多?

去年有一个猎头给我联系工作,在去面试之前,他贴心地发来一个面试技巧指南,以及一份据说是他们公司老板综合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写出的文件。我拜读了一下,通篇大意就是劝人在换工作的时候不要狮子大开口,不要相信跳槽时的30% 薪水增长理论;钱是小事,找工作首先看重的应该是发展机会。按这位猎头公司老板的说法,平价过档已经应该知足,有必要的时候,可不惜降薪一半献身。

我看完有两个感想。首先,这是他多年经验吗?这分明是2009 年伴随世界金融危机人才市场低迷的应景作品啊。第二,这也太不像猎头公司的立场了。各大公司在这个时候纷纷紧缩银根、持人头数(Headcount)观望,不乏想趁机在人才市场抄底之意,导致猎头公司的生意确实不好做。但他们的佣金难道不是按买卖人头的薪酬计算的吗?为了成交,在最后谈合同的阶段努力游说双方是可以理解的,但双方还未见面呢,就先忙着帮公司压一半的价格下来,这又是什么逻辑?

钱是小事?这说法太不实事求是了。无论事业心强抑或弱,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多数人出来打工首先都是为了钱。钱、福利和发展机会一起组成一个Offer 的综合评估因素。某一职位如果有特别大的发展空间,是可以在薪水上短期让步一下的(为了将来能拿到更高的薪水)。可是降薪一半?我可没听说过可以值得这样跳楼甩卖的好机会,第二个谷歌或许可以,薪水之外它起码还得许诺你一大捧的股权呢。

如果说钱这样让人心酸,那么还有另外一个理由:薪水,也代表着你在职场的价值,更直接一点说,就是你的身价。“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这句资本主义味道甚浓的话,在一定的场合是适用的。NBA 的球星有转会价,明星有固定片酬,同样产品经理和营销总监也有身价。这就是为什么公司在跟你谈薪酬的时候,总要问你目前的薪水,以之作为参考。外企对每一个职位也都有一个薪水区间,年薪的差价也不过在几万上下浮动。只有少数暴发户民企,急于挖人的时候才会毫无章法地拿钱砸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