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里有个不识逗的孩子

瑞霓妈妈的尴尬

3岁半的瑞霓是个惹人喜爱的小姑娘。妈妈带她去楼下超市买东西,收银员阿姨逗她:“你妈不用付钱,你留下做我闺女就行了!”瑞霓撅起嘴说“不”,对人家怒目而视。阿姨继续逗她:“做我女儿,想吃啥自己拿,多好!”瑞霓看看微笑附和的妈妈立即翻脸了,拿起刚买的东西扔到地上,一边用脚踩一边说再也不来这里买东西了!破地方!说完推门就往外走,弄得妈妈与阿姨都很尴尬。

后来又发生过几起类似的事情。每次出门前妈妈都要特意叮嘱瑞霓,答叔叔阿姨的问话要礼貌。可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孩子,却会因为一个小玩笑变得心情很糟糕。要么抬手打人,要么嘴里骂骂咧咧的,弄得妈妈很没面子。

瑞霓妈妈其实很注意对她的礼貌教育,还常告诉她,因为她可爱漂亮,别人才跟她开玩笑,所以不能当真。大人要她手上的东西,也是闹着玩的,试探她是不是大方。瑞霓听得很认真,还连连答应以后不会闹脾气了。

但瑞霓说话不算数,说一套,做的却是另外一套。眼见着瑞霓越来越不懂事,现在对大人的正经问话也爱理不理的了。妈妈很着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面对玩笑不生气呢?

家长对策

1.孩子受自身发育情况与生活经验的局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成人的玩笑,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反应,不仅仅只考虑成人的面子问题,指责与呵斥孩子,让孩子感到孤立无援。家长可以给孩子提醒这是玩笑,必要时帮孩子提词,引导孩子一起“对付”开玩笑的人,不仅帮孩子解围,传递了爱的信息,同时也委婉地向开玩笑者传达了要尊重孩子的信息。获得尊重的孩子才会懂得尊重别人。

2.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外出时幼儿的安全感来自带他出去的父母,当被玩笑侵犯的时候,父母应该力挺孩子,让他真实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保护。家长应尽量防止让孩子被动的事情发生,这等于是预防了孩子让成人被动的局面发生。

3.对于幼小孩子的礼貌问题,家长除了耐心教给孩子礼貌用语外,还应该做好榜样。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身教胜于言教。

4.让孩子远离低级趣味的玩笑。面对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玩笑,家长要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巧妙地通过改变环境和话题来保护弱小的孩子。

5.多陪孩子看些小笑话,给孩子讲解让其领悟其中的妙处,家长还要学着用幽默的举动来解决一些小问题,让孩子认清玩笑的本质不会成为事实,玩笑运用好了有助于交友和活跃气氛。让幽默感成为孩子社交的一种手段,孩子将受益一生。

爱心小提示:

相对成人来讲,孩子是弱势,面对来自强势的威胁,孩子渴望从他信赖的家长那里得到支持与保护。如果这时家长要么“看笑话”,要么“帮外人的腔”,就会让孩子感到没有安全感。像“爸妈不要你了”之类的玩笑会刺激孩子,超过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人随便一说的玩笑,很可能给孩子带来永久性的恐惧。

成人逗孩子的思维方式,有时违背了孩子的生理发育规律。例如,很多成人喜欢考验只有自我概念的孩子是否大方。遇到“大方”的孩子就称赞,然后将东西还给孩子;如果遇到不大方的,就继续逗他,笑话似的欣赏孩子不识逗的真实表演。有的孩子渐渐地摸索出规律,先将东西“大方”地给人,眼睛却仍是紧紧盯着,一旦东西回不来,他就会大哭大闹。可悲的是有人竟认为:这是训练孩子懂得分享的一种教育方式。

有些成人素质低下,只顾自己取乐,把孩子当成玩物,像当下网上出现的“3岁孩子成为老烟枪”的视频。遇到此类逗孩子的玩笑,家长应该当场制止,而有些父母却抹不开面子,不惜继续委屈孩子,如果孩子不配合,就会给孩子扣上“不识逗”的大帽子。

玩笑,对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应急的挑战,平时家长教给孩子要礼貌待人的方法无用武之地,出现过激行为与言语就不难理解了。不适当的玩笑,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利于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最终将导致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更可能出现孩子不懂得自重的严重后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