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有部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这是他仔细研读《黄帝内经》、《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之后的创新之作,也是历代医家十分推崇的一部经典作品。其实,张仲景不仅在此书中为医生提供了诊断治病的方法,也为普通人间接指明了养生和觉病自察的方法。
为何说这与觉病自察的保健方法密切相关呢? 因为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都做了总结,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病人体质的强弱,阳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找出了发病的规律与防治之法。
普通人如果去看《伤寒杂病论》会觉得一头雾水、艰涩难懂,什么六经八纲,不知所云。在这里我给大家用形象的语言讲解一下。
张仲景书中的六经,分别叫做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这六经究竟有什么功能呢?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沉浮也就是出入与升降,也就是指阳气的出升释放与收藏蓄积,万物的沉浮是表象,究其实质,是阳气在发生着变化。释放与闭藏,好比机器的打开与关闭,应该有一个控制的阀门。
张仲景就告诉我们人体本身也有两个阀门来控制,一个是释放阀门,一个是收藏阀门,即三阳与三阴的开合枢,两个阀门都是双向的,有开有关。释放闭藏的就是阳气,是生命的能量。
释放阀门打开,阳气便不断升发,不断释放,随着这个升发,释放,人体同大自然一样,表现出的便是春夏的变化,万物在这个过程逐渐地升浮起来;当释放阀门关闭,收藏阀门打开,阳气就会转为入降,转成蓄藏,这个时候秋冬也就开始了,万物则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沉寂下来。
释放阀门与收藏阀门需要相互配合,两个阀门不能同时打开或关闭着,该释放的时候,收藏阀就要处于关闭状态,该收藏的时候,释放阀就要处于关闭状态,否则就会出现阳气出不敷入或入不敷出的情况,人体的四季变化就会受到扰乱,生命就会发生异常。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讲求阴阳的协调统一。
释放阀门打开,阳气逐渐地升发释放出来,阳气也在人体中充分地发挥作用,但是如果一直释放,就如同一个人总是工作而不休息,或是无法休息难以入睡,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健康。所以阳气的升发释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要慢慢关闭释放的阀门让阳气从升发转到收降,从出转到入,从浮转到沉。
如果释放阀门的关闭出现了问题,往往就会出现,该凉的时候凉不下来,如同夏天持续了很久也不过去,秋主肃降,秋天一直到来不了,那么阳气就一直向上生发着降不下来,那么人就会出现身体表面热的症状。
同样,如果收藏之门的打开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阳气的内入与收藏。阳气内入,是为了阳气本身的休养生息,同时还要温养人体的五脏六腑。
所以,如果收藏之门打不开,阳气就得不到休养,脏腑也得不到温养。人体的能量得不到贮藏蓄积,阳气便会减少,人也就常常会腹满而吐,感觉食物不消化,还会出现腹痛胸闷的症状,因为脏腑受寒,尤其是脾胃的功能受到了影响。
收藏阀门的关闭也是十分重要的,当阳气蓄养到一定的时候,收藏阀门必须关闭,从而结束这个蓄养状态,开始一个新的状态,使阳气再次转入升发。
如果这个闭合的功能有了障碍,那么阳气该出的时候出不去,同样也会产生热。不过,同释放阀门关闭故障时的热有所不同,此时的这个热不是外热,而是内热,不是气热,而是血热。释放阀关不上,是阳气在外,当降不降产生热;收藏阀关不上,阳气在里,当出不出而产生热。
收藏阀门关不上通常是由于什么呢?由于受寒,因为寒主收引,就好比冬季如果太冷的话,阀门往往会被冻住。
一般来说,五脏的阳虚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久病、受寒、过劳、营养不良都有可能导致;五脏的阴虚多则多因久病伤阴、七情太过化火致病、过劳、过食辛热等因素导致。
前面说过,藏在五脏之中最主要体现在肾上,所以肾的阳虚阴虚一般都比其他脏腑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