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命途多舛的凄苦少年(2)

1892年,杜月笙5岁。这一年,不幸再次降临他这个明日大亨的身上。这年冬天,杜文卿突然染病,尚不及医治,便一命呜呼了。

所幸的是,杜月笙的生母辞世以后,杜文卿又续弦张氏,这才使父母双亡的杜月笙有了一个扶持他的继母。张氏为人善良,知书达理,对待杜月笙如同己出。

杜文卿辞世后,生活的重担就全压在张氏身上了。沉默寡言的张氏,此时完全展示了一个中国传统女性的坚强。她一边照料着杜月笙,一边设法为杜文卿筹备衣衾棺木。一切办理妥当后,母子俩一身孝服,哭着扶柩还乡。

和杜月笙生母死时一样,此时这娘俩也无钱埋葬杜文卿。她带着杜月笙,把杜文卿的棺材放在朱氏的旁边,然后也用稻草覆盖。

这两口棺材在那条田埂上放置了许多年。数年后,不知为何,两口棺材之间,长出了一棵黄杨树,枝繁叶茂,盖住了那两口棺材。

20多年后,杜月笙已经成为名动一时的上海滩大亨。此时,他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好好地把父母安葬了,以慰他们的在天之灵。可是,杜月笙一生笃信风水。迁葬父母这样的大事,他当然得找风水先生看看。结果,几位风水先生看后都告诫杜月笙:那两口棺材万万不能乱动,否则,风水就会被破坏。尤其是那棵黄杨树,关系到杜氏后代的命运,一定要保护好。

杜月笙听信了风水先生的劝告,直到后来,他在高桥镇建起杜氏宗祠后,也没有把父母的灵柩下葬。

张氏领着杜月笙料理好杜文卿的丧事后不久,又回到了杨树浦,独自支撑门户,继续开杜文卿遗留下的米店,以资度日。

1893年,杜月笙6岁,张氏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把他送进了一家私塾,启蒙读书。

第二年,由于社会局势的恶化,张氏拼命维持着的米店,终于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只好关门停业。此时,走投无路的张氏,只好带着7岁的杜月笙又回到了高桥镇。

杜月笙母子一度又失去了生活来源。幸好张氏吃苦耐劳,起早贪黑靠为人洗衣服赚几分钱,聊以度日。尽管境遇如此艰苦,张氏还是节衣缩食,每月拿出5角钱,把杜月笙送到了另一家私塾读书。一连读了三个月,到第四个月时,张氏实在拿不出钱来交学费了,她抱着杜月笙痛哭了一夜。

杜月笙从此辍学回家。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杜月笙8岁那年,更致命的打击又降临到了他的头上--把他视若己出的继母张氏突然失踪了。

当时,在浦东一带有一种叫做“蚁媒党”的流氓组织非常猖獗,他们声势浩大,行径卑劣,专打弱小女子和年轻寡妇的主意,先是对其威逼利诱,一旦得逞后,要么逼其改嫁他人,要么直接卖进青楼。

有人猜测,张氏也许是被“蚁媒党”所拐,但杜月笙年幼,家中又无他人,根本无法调查追究,只好不了了之。

此外,也有人说,张氏可能因为不堪生活的重负,自己跑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张氏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而杜月笙从此彻底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流落街头,正式宣告加入了高桥镇野孩子的行列,整天在茶馆赌棚流走,东家凑一顿,西家混一餐,聊以活命。

就在他四处流浪、吃百家饭时,她外婆,也就是生母朱氏的母亲收留了这个孤苦伶仃饥寒交迫的孩子,他总算又有了一个容身之所。

生活虽暂时安定下来,但杜月笙却早就成了一个野孩子。13岁那年,他加入了当地的一个小团伙。团伙里头是一群游手好闲的少年,整天干些偷骗赌的事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些人的熏染下,杜月笙开始偷了东西出去卖钱,然后又屁颠屁颠送到赌场输掉。

赌钱,永远是输多赢少,所谓“十赌九输”就是如此。一旦输红了眼,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一次,杜月笙在赌场里输完最后一个铜板,然后依依不舍地走了出去。可就在快走出门口的时候,听到赌场里头吆五喝六的声音,他身体里一股原始的狠劲涌了上来。

他走回刚才的赌台,对着老板说:“我再赌5个铜板。”

老板不客气地说:“小叫花子,你还有钱赌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