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左右逢源 赌坛大鳄霍芝庭(1)

民国时期,广东的赌博较之晚清有过之而无不及。晚清官府庇赌开赌,民国官府军界参赌开赌。和晚清一样,赌博时开时禁,赌风越演越烈。广东赌坛出了个大鳄霍芝庭,霍芝庭是民国的刘学洵、李世桂。青胜于蓝,霍芝庭交结权贵更加触目惊心,还把手伸到澳门来……

对中国赌博史有专门研究的郭双林先生,在介绍全国赌博状况时指出:“广东,自清代以来就是全国的聚赌中心。民国年间广东虽然一再掀起禁赌高潮,但陡起陡落,各类防务、有奖义会公司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缘何如此?说到底仍是财政严重依赖赌饷的痼疾。

赌业成了广东油水丰厚的肥田,素称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过由于澳门特别优惠的赌博政策,粤省赌坛的肥水“义不容辞”流入澳门大赌窟。粤澳的赌商从来就是脚踏两地,风头最劲者当然数赌坛大鳄霍芝庭。

霍芝庭发迹于广东,我们还是先对粤省的赌业作一番浏览。

痼疾难愈

关于赌坛大鳄霍芝庭的一生,笔者在《赌城往事Ⅰ一个江湖大佬的赌业传奇》已做了介绍,因霍芝庭的发迹以及他对澳门赌业的影响,笔者在此再用一章的篇幅对他做个简单的介绍。

民国初年,广东的公赌一度被禁止。1913年11月28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发布大总统令,宣布全国禁赌。这一年,袁世凯的亲信龙济光督粤,首开民国时期的赌禁。

当时反袁运动在广东风起云涌,龙济光率部讨伐反袁义兵,军费匮乏,情急之下决计效尤晚清粤督,开赌筹饷。龙氏担心赌饷用于围剿反袁义兵,会激怒对孙中山有深厚感情的广东人,便伙同广东巡按巧立救济广东水灾的名目,由承饷的赌商打着“水灾善后有奖义会”的幌子,公开经营山票、铺票。

广东的社会人士纷纷指责龙氏开赌,将信状寄给坐镇北京的袁世凯。对袁来说,保住袁氏江山事大,违令开赌事小,北洋政府对广东赌风死灰复燃一声不吭。据《简明广东史》,龙济光开禁之后的1914年,省府的赌饷收入185万元,到次年猛增到206万元,极大地缓解了省府应承担的军费开支。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恢复帝制,10天后即封镇粤大功臣龙济光为“一等公”,随后又加封“郡王”。殊不知,“龙郡王”的宝座还未坐热,讨袁起义军席卷全国,桂系军阀入粤讨龙,将“龙郡王”赶到琼崖。

1917年,桂系军阀陆荣廷出任两广巡阅使,其部下陈炳昆等轮流出任广东都督。陆氏同样陷于军饷匮乏之苦恼,便效尤前任兼仇敌龙济光开赌。陆荣廷比龙济光更有“建树”,龙氏开赌,官方与赌商双双得利;陆氏自己还要插手赌业,暗使部下军官与赌商私下合组源源公司,待部属学会摊馆经营,源源算是完成历史使命,宣告解散。于是桂系军官赤膊上阵,成立集成公司,专营番摊赌博。陆荣廷自己不出面,坐收暗股红利。1920年11月20日《民国日报》披露:陆荣廷“寄存于外国银行之黄白现银,约1200万之多”。以币值计相当于现在的数亿元,这便是陆荣廷“讨袁平龙督粤”的“丰功伟绩”。

陆荣廷首开民国番摊公赌纪录,更昭著的是:他开创了军政人员直接经营赌业的先例。

龙济光开赌筹集军饷,不得不借口救济水灾,怕激怒反袁的广东人士;而陆荣廷借赌筹饷,堂堂正正打着“防务经费”的旗号,大小番摊馆皆悬挂“防务经费”的灯笼,拥戴孙中山的粤民以参赌为荣,却不知中了陆将军的赌局圈套——陆荣廷委实厉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