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时代,中国不断地树立典型,树立模范,充分地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当这些典型被上升到自我价值的典范高度,人们就自觉地将“向典型靠拢”当成自己的目标。
共产党在树典型上,非常有经验。还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就把“树英雄”当作推行政策的方式。但那时,由于共产党还没有成为执政党,这一时期的典型多以团体的面貌出现,且树典型本身也没有成为共产党的制度。很多时候,党只是在总结工作经验的时候,号召人们向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或村子学习罢了,而很少把这些典型人物当作“自我价值的典范”或“伦理道德的标志”,也没有借这些典型人物对全社会进行意识形态教育。
直到中国共产党执掌了全国政权,树英雄、立模范才逐渐演变成一种制度。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罗盛教、雷锋、王进喜 频繁地出现在电影、书籍、宣传画上,他们的事迹还被写入了学生的课本。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当时的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教育并非只面向学生,而是面向全中国。
中国人常说“乱世出英雄”。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红色偶像的涌现出现一个高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铺天盖地,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为国献身的人是最受推崇的,是毫无疑问的英雄。朝鲜战争爆发不久,北京电影制片厂就派出专门的新闻大队和志愿军一起“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八一电影制片厂则拿出了《钢铁运输线》、《救死扶伤的英雄们》等反映志愿军战士英勇形象的电影。中国的宣传网络全速运转着,反复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信息,“志愿军战士就是最可爱的人”。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则出现雷锋这样典型而全面的红色偶像,树立红色偶像的运动再次达到高潮。
有人说,红色偶像在今天已经过时了。但这些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红色偶像以及为他们感染、震撼的那代年轻人,都已经一同构成了20世纪5、60年代历史的一部分。任何与历史融为一体的人,都不会真正过时,因为人总要不断地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总要借助回顾历史来找寻自己的位置。那些红色偶像树立起的“为国献身”、“默默奉献”的英雄精神已经沉淀成中国人的道德标尺,它和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的儒家道德伦理融合在一起,死死扎在中国人的观念之中。时间可以改变“为国献身”的方式和“默默奉献”的内容,但沉淀在中国人记忆深处的道德观念是难以改变的。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民族的新生,注视这些红色偶像即可以看到新中国的精神、气魄、风骨。这些红色偶像凝聚着当时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好人格,他们被推上台前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叙述自我人格理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