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解密奇迹(9)

7.廉洁

一个人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廉洁的思想和作风。廉洁奉公、不损害群众的利益也是我军的传统。我军在建军初期就规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使我军深受老百姓的欢迎爱戴,是区别于其他军队、战胜敌人的法宝。因此我们在任 何时候,都要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

震后机场上,救灾物资堆积如山,有食品、用品、药品、用具、衣被、棉毯、油 毡、雨衣、帐篷,应有尽有,在大灾难面前,物资对人的生存何等重要,是多么渴求。我们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在烫脚的水泥板上,喝不上水、来不及吃饭,但 我们没有动用过一瓶罐头,在大雨中没有动用一件雨衣。记得深夜我坐在地上倚靠在通讯车轮胎上休息时,因为地面太潮湿,我就脱下一只鞋子,垫在屁股底下坐着用来防潮。其实遍地都有防潮的物资。用来装遇难者的塑料口袋,第一批就运来10万条,堆的满地里都是,夜间完全可以用来铺在地上休息,而不影响装死尸使用。但我们谁 也没有动用过,因为那也是救灾物资,虽然灾民不用,我们也严格遵守不动用的规定。其实我们也是灾民,我们的楼倒了,人员有死、有伤,我们的家属小孩子都住在 露天地里,也和其他灾民一样需要防雨的东西和食品。但我们没有近水楼台,而相信家属应由部队领导统筹救济。

我们的工作条件十分简陋:用几根木棍支撑起一个小棚子,上面是一块旧飞机蒙布,用来挡雨,作为临时指挥调度的场所。电台放在棚子里面,但电话向外面是打不通的,都是临时拉的场内联系的电话专线,多用来怎样联系加快空运速度,提高场面飞机起降的效率。天线则是用一根绑在木柱子上的竹竿,挑着一根弯曲的铜线竖起来指向天空,摇摇晃晃的,很多人担心,靠这样如此简陋的通讯工具设备,能够承担如此繁重的机场指挥、飞行任务吗? 但我认为有这样一个小棚子遮阳、防雨,已经是不错了。抗震救灾刚开始时,我是站在雨地里指挥飞机起降的,大雨淋透了我全身的衣服。尽管如此,我们的工作主要还是在露天里,小棚子主要是军区空军工作人员使用。但我们没有动用一顶救灾帐篷。

北京军区新闻摄影干事唐禹民留下了一张当时的照片,用镜头见证了我在简易棚中工作的情况。这张照片2006年在网上广为传播,但他们都把照片弄反了,本来站在我 左边的话务员,跑到右边去了,有的还放在展牌上。我见了哭笑不得。

人生常被一种无形的线牵住,那就是名利、物欲、权力、享受。在非常时期,更有机会获得,易被这些所诱惑。因此有人便乘机挪用,甚至贪得救灾款物以满足个人或小团体之需要,这些人除了法制观念淡薄以外,就是被这无形的线牵住而产生私心杂 念。制约这些的除了严格的纪律外,就是要摆脱这些杂念,才可以廉洁奉公。

地震当天中午,我指挥一架“依尔-14”飞机落地,因为没有预报,所以不知道飞机执行什么任务。我到停机坪飞机旁,见地勤人员正在搬运机上的大饼,机上全是烙饼,因为当时没有人卸货,只好由机组人员往下搬。

我问飞行员:“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执行什么任务?”飞行员说:“我们是从沧州机场起飞,为灾区人民送食品的,上级要求一定要把食品送到灾民手中。” 这些食品是沧州人民一上午一家一户赶制的,运到机场上时,松软的饼有的还带着热气,散发着扑鼻的香气。这是沧州人民对唐山人民的关爱啊。老实讲,当时食品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想得到的,我从早上3点多钟爬起来,忙了大半天跑了多少路,如果 从昨天吃饭算起已经是近20个小时了,要说不饿也是假话,但这不能动用。

飞行员指着堆放在停机坪上的大饼问怎么办,我说:“我去找个车来,把这些大饼 全部拉到唐山市里面去。”

我们没有留下一块饼,因为这是救灾物资。抗震救灾工作到了后期,也就是快要结束的时候,上级布置了一个检查纪律的任务,就是查一查救灾部队有没有动用救灾物资,是否有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检查的结果是,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无不令人赞 叹:我们只用了五只手电筒,是用来夜间照明,指挥飞机用的。

其实这些电筒不是给灾民用的,当时的物资分为两种,一种是给灾民的,如食品、药品、衣物、帐篷等;另一种是给解放军用的,如口罩、手套、电筒、工具等。这些电筒是给解放军扒人时照明或医疗队抢救伤员照明用的。我们抢运伤员所用也是理所 当然的。但为了慎重,严格军纪,我还是给有关部门留下了一张由我签字的领取手续,以便日后说得清楚。在这方面可以说是秋毫无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