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国要分赃,自然是先要分战败国德国的赃。这只受了伤的猛兽,一边在舔舐自己于战争中的伤口,一边也在警惕敌人的一举一动。德国发现,当时自己最忌惮的法国——巴黎和会的东道国,果不其然妄图肢解自己。
作为一个想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的国家,法国当然要想方设法削弱竞争对手。在巴黎和会开幕当天,法国总统雷蒙?彭加勒就提出要严厉制裁和分裂德国。说起来,法国将巴黎和会的开幕日子定在1月18日、将开会场所定在凡尔赛宫的镜厅,这些都是别有深意的。
48年前的普法战争,普鲁士攻陷了巴黎,打败了法国,消除了法国对德意志各邦的影响,动摇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最让法国人无法释怀的是,1871年的1月18日,普鲁士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践祚,成为了德意志皇帝。话说至此,法国的用意显而易见。
此番,法国深知不能错过良机。它必是要全力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它绝不想看见德国再有机会对自己用兵。为此,法国在巴黎和会上坚持以莱茵河为法国边界,在河东建立一个听命于自己的莱茵共和国。法国还力图在欧洲东部建立一个由自己控制的军事集团。法国想得很美,只不过法国想成为独一无二的霸主,也要看别的国家答应不答应。
首先,英国就肯定不会答应。出于自身的利益,英国不愿过分削弱德国。况且,英国也想趁机确立自己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还想继续保持自己在全球的海上霸权,更想继续扩大自己那“日不落帝国”的版图。为了这些,英国特别主张要削弱德国的海军实力。
再说说意大利。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意四国政府首脑组成了“四巨头会议”。位列“四巨头”之一的意大利,别看它在战争初期是三心二意,脚踏两只船,可到了要分赃的时候却是毫不含糊。意大利为了能在巴尔干地区有更好的“发展”,提出了独霸亚得里亚海的想法,并意欲得到阜姆港,将之作为自己在巴尔干扩张的重要基地。不过,话又说回来,相对美、英、法这三个国家来说,意大利是位卑言轻,而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在巴黎和会上更像个“陪读的太子”。正因为这样,意大利的欲望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像阜姆港,意大利也是经过一波三折才成功收入囊中。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受待见,奥兰多很是郁闷。有时候,奥兰多会以离场来泄愤,但很快奥兰多便发现,自己的这种做法无人理睬,于是,他又不得不悻悻回到会场。
在巴黎和会上还有一个国家不得不提,那就是日本。在会议期间,日本人可谓是眼观六路,他们很聪明地利用西方列强的矛盾来实施自己国家于亚洲大陆的图谋。还在一战初期,日本就“合法”强占了中国的山东半岛。战争结束了,作为协约国一分子的日本,自然也想多捞一把。
其实,若真正论起来,上述这些国家的光芒还远不够夺目,巴黎和会上最耀眼的国家另有其国。纵观整个巴黎和会,数美国最为风光。这个在一战中渔翁得利的国家,俨然是大会的核心,甚至是大会一切重要问题的“仲裁者”之一。
说起来,美国成其为一个国家也不过区区百余年的时间。然而,那时的美国却已经走上了瓜分他国、称霸世界的道路。为了实现自己的称霸野心,美国开始竭力干预欧洲事务。为此,它谋划了一个受美国“保护”的巴尔干联邦。显然,美国是要以此法遏制英、法两国的过分强大。同时,深知英、日两国交好会影响到自己在远东扩张的美国,不遗余力地想搞垮英日同盟。美国还抛出了在中国实施“门户开放”的政策,美国总统威尔逊还一再强调他的“十四点”。所谓的“十四点”,如下:
1、杜绝秘密外交,签订公开的合约。
2、确保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的绝对自由。
3、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4、裁减军备。
5、公正地处理殖民地问题时,既要顾及到殖民地任命的利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
6、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7、德军撤出比利时,并恢复其主权。
8、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9、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
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