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可思议的益智游戏——独立钻石

监狱中诞生的游戏

“独立钻石”也叫单身贵族棋,它是一种自我挑战的游戏,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游戏的玩法酷似中国跳棋,但不能走步,棋子只能跳过相邻的棋子到空位上,并且把被跳过的棋子吃掉。棋子可以沿着格线向横、纵方向跳,不能斜着跳,剩下越少的棋子越好。独立钻石是智力游戏界的三大不可思议之一,它和中国人发明的“华容道”、匈牙利人发明的“魔方”并称于世。而独立钻石更是智力游戏界的奇迹。

传说独立钻石诞生在铁窗之内。在距今两百多年前,在法国有一座象征政治统治的著名监狱——巴士底狱。在这个监狱中有一个囚犯,他原本是一名贵族,后来因犯罪入狱。那时候,囚犯往往被单独关在一个房间内,这名贵族囚犯感到从未有过的孤单。他一直想着要做点什么事来打发时间、排遣寂寞。不久,他便设计出一种能够单人玩的游戏,这就是“独立钻石”。

贵族囚犯发明这种游戏之后,便整日沉迷于这种游戏,以至于其他的囚犯也好奇地玩起了这种游戏。因为这个游戏可以单人玩,可以打发时间,所以一时间在整个巴士底狱盛行起来。后来,法国巴黎人民起义,攻破了巴士底狱,这游戏便随之在社会各个阶层中传播开来,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大约在十八世纪末,这种游戏又传到了英国,以后渐渐传遍世界。

关于这种游戏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独立钻石”在中国被称为“孔明棋”。传说这种游戏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发明的,后来辗转传到了日本和欧美,以致最终成为国外普及的益智游戏。

“钻石”争取独“粒”

这游戏的棋盘有多种式样,不过最流行的是一个圆形的板,板上有三行平行的小孔,和另外三行平行的小孔相交形成一个“十”字形。每行的孔数有七个,一共有33个小孔。棋子一般是一些头略粗的木粒子或玻璃弹子。

先在棋盘上除正中心那一格外统统摆满棋子,每孔放下一棋,但中心的孔空着。然后设计一套跳法,以便吃掉所有棋子,最后只剩一粒。玩法是在棋盘的33个孔中,像跳棋一样行子。一个棋子依直线在平行或垂直(不能依斜线)方向跳过一个棋子,而放在此棋子之后的一个空格内。因此,棋子后只有有空的孔才能跳过。每次棋子跳去一个空孔,被跳过的棋子便被移离棋盘。这时棋盘上便少了一只棋子。这样一直玩下去,就会使棋子越来越少,而游戏的目的就是使棋盘上留下来的棋子越来越少。而所谓“跳”一次,就是要让某一个棋子跳过另一个棋子而停在一个空格中,被跳过的棋子就是被“吃”掉了,必须拿出棋盘。每一步都得跳,如果到了无棋可跳而棋子又没吃完时,这局就算败了,得重新开始。如果最后剩下一个棋子,而且正好位于棋盘正中心的洞孔上,那就是最好的结果。这种局势被称为“独立(粒)钻石”。之所以把这种游戏取上这一名称,是因为人们喜爱“金鸡独立”,那是绝对的祥瑞之兆。迄今为止,最好的记录是一口气连跳吃掉了九个棋子。

在西方评判“独立钻石”的优劣级别是:最后剩下五个棋子——“颇好”;剩下四个棋子——“很好”;剩下三个棋子——“聪明”;剩下两个棋子——“尖子”;剩下一个棋子——“大师”;最后剩下一个棋子,而且位置是在正中央——“天才”! 

在1908年以前,人们都以为要取得“天才”最少要跳23步(连跳作一步计)。但在1908年都丹尼把纪录提高到了19步;在1912年布荷特创下了18步的世界纪录,这纪录后来由英国剑桥大学的比斯尼教授从数学上证明为是绝对的精彩之举。时光辗转,到了1986年,在上海举行的“独立钻石”征解赛中,中国女工万萍萍异军突起,找到了另一种不同于布荷特的18步取得“天才”的方法。后来上海计算机研究所开动大型计算机,希望找出其他用18步取得“天才”的方法,结果令人惊讶:“独立钻石”以18步取得“天才”的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布荷特发明的,另一种就是万萍萍发明的!

奇趣小贴士

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原本是法国专制王朝的军事要塞,建造于14世纪。这座城堡式的建筑居高临下,可以俯视整个巴黎,就像是一头卧在地上的巨型怪兽。它主体部分包括八个大型塔楼,塔楼间由高大坚固的城墙相连。在城墙上筑造了枪眼,还配置有大炮。在要塞的周围是一条深八米、宽二十六米的壕沟,只有通过吊桥才能进行交通。然而,16世纪之后,这座建筑的军事功能逐渐减弱,而最终成为了关押政治要犯的监狱。据说,当时反对封建制度的很多著名人物都被禁锢在这个地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