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效?儒效?(5)

在秦兵马俑坑中发现的三棱箭头有4万多支,它们都制作得极其规整,箭头底边宽度的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83毫米。1973年湖北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告诉我们:秦国在工业中建立了完整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并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这一体系的严格执行

公元前266年前后,战国最杰出儒生之一荀子应秦昭王之邀来到秦国,此时距商鞅变法已近百年。这位阅历丰富的学者与秦法家治国理念存在分歧,以至于秦昭王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对他说:“儒无益于人之国”,而荀子则批评秦国缺少儒生。治国理念的不同并没有影响荀子对秦国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客观评价,他将自己在秦国的所见所闻如实记录在了《荀子?强国篇》中,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东方伟大文明最绚丽的一角:

踏上这片国土,观察它的习俗,那里的百姓质朴淳厚,那里的音乐不淫荡卑污,那里的服装不轻薄妖艳,人们敬畏官吏而十分顺从,真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人民啊。到了大小城镇的官府,那里的各种官吏都是严肃认真的样子,无不谦恭节俭、敦厚谨慎、忠诚守信而不粗疏草率,真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官吏啊。进入它的国都,观察那里的士大夫,走出自己的家门,就走进公家的衙门,走出公家的衙门,就回到自己的家里,没有私下的事务;不互相勾结,不拉党结派,卓然超群地没有谁不明智通达而廉洁奉公,真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士大夫啊。观察它的朝廷,政府处理决定各种政事从无遗留,安闲得好像没有什么需要治理似的,真像是上古圣王治理的朝廷啊。所以秦国四代都有胜利的战果,并不是因为侥幸,而是有其必然性的。这就是我所见到的。所以说:自身安逸却治得好,政令简要却详尽,政事不繁杂却有成效,这是政治的最高境界,秦国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原文: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