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维新蓝图,真知灼见(2)

易曰:“穷则变。”此其时矣。第于积重之秋,骤行变法之政,兹事体大,猝难毕举。而究其所最要者,如用人、理财、练兵三大端,实属瞬刻不容稍缓。诚就斯三者而实力变革,汰其宿弊,矫其积习,用以培养元气,护持根本,二三年间,可望自立。纵不能抗拒群雄,保我全局,而画疆自守,政自我出,犹可多存数千里土地人民,以为异时徐图恢复之计。

此篇说帖,虽然“变法空”,但也足见袁世凯对变法图强心之迫切。相比当时不少士大夫们上书朝廷,陈述对时局的看法,袁世凯此帖还有“论各国情形甚当”的可取之处。袁世凯在他的说帖中称:“论者谓,中国贫弱,不堪用武,亟宜阴嗾他国兴师助我,当可驱逐德人,抑或商准各国开口通商,即可公处胶澳。此恐未能嗾群雄之斗、饱群夷之欲也。何者?俄、法向有密约,英、倭近复缔交。四国各有党援,势若分成两敌,以德之中立也,于是彼四国者,莫视其向背,以为轻重。夫彼方重之,即安得而背之。虽俄人与我关系较重,睦谊较敦,然唯利是视,又岂肯舍公法局外之例,爱我仇德,使德、英合谋,增树勍敌,以自诒伊戚也哉。是诚有以知其必不然矣。且也俄已俨然认东北数省入其版舆,英复隐然视大江南北在其掌握,倭窥浙、闽,法图滇、桂,鹰瞵虎眈,各奋得时则驾之志。”袁世凯对于时局的判断,对于各国与中国关系的论述,基本是符合实际的,也是有远见的。时有论调,说俄乃中国之友邦,尤其是《马关条约》签订后的“三国交涉”事件,让不少中国高级官员为之感激涕零,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纷纷赞成联俄。李鸿章对俄本来就格外垂爱,在这股潮流的鼓动下,已经失宠的李鸿章还得以出访俄国,与俄签订密约,让俄国把铁路修筑到中国的海参崴,并全权负责铁路沿线的一切事宜。不久后,俄国还觉不饱,强占旅大,康有为等人再度提出,“请尽开沿海口岸,以利益各国”,“许其便地通商,公众共保,则俄人亦也不能独肆要求”。康有为还把“以夷制夷”的策略视为中国的“救世良方”,希望借助各国相互争夺,以便让中国渔翁得利。“以夷制夷”是李鸿章长期以来的外交策略,甲午战败就知道此丹不灵了。袁世凯经过朝鲜的历练,经过甲午战败的洗礼,看问题的确更为成熟。他知道俄国的野心意在东北。而其他列强,也不会在相互竞争中,让中国得利。长期以来奉行的“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在袁世凯看来已经是与虎谋皮,是行不通的。“当时,国际局势的发展证明了康有为及其同伴们的建议大多是一厢情愿的书生空谈,而袁世凯对中外关系的论说却多有真知灼见。”

袁世凯这一说帖确实较空,“其实只是变法上书高潮中的一个表态”。但半个月后的第二个说帖,就提出了较为可行的维新主张:

……然中国目今情势,舍自强不足以图存,舍变法不足以自强,一国变可保一国,一省变可保一省。纵不能合朝野上下,一一舍其旧而新是图,而切要易行之端,要当及时,而力求振作,似宜先遴饬二三忠诚明练督抚,姑参仿西法,试行变革,于用人、理财、练兵三大端,责其所为,不以文例相绳,不为浮言所动,期以年限,专其责成,俟有成规,在迅饬各省循法推广。……傥能严饬各疆臣,破其痼蔽之习,认真变法,实事求是,不出十年,可冀自强,五洲各国,孰敢蔑视,即或勋旧疆臣,未便屏弃,因可厚禄以养之,崇秩荣之,至天下事非才不理,断不宜值此累卵之危,使膺国家之繁剧,而托诸优游之岁月,以致误国误民,并误其身,得失利害,较然可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