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站练兵,创新军制(1)

甲午战败,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有识之士,痛定思痛,变法图强。而变法从何而起呢?军事变革被推到了最前沿。因为在甲午战争中,军事之腐朽,营务之废弛,令人气愤、令人发指。不仅不能动员全国武装力量以共同对敌,各自为政现象突出,而且军无纪律,目无军法,甚至不懂瞄准射击,朝天开枪开炮。这样的军队不改革,何来抵御外来侵略呢?而军事改革,自古以来乃皇家大事,皇帝靠什么统治江山呢,无外乎手中之重兵。大清在早期,军事建设较有成效(这与大清早期的皇帝康熙等有番作为有关),镇压三藩之乱,征服噶尔丹,收复台湾等,大清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斗争昂扬的精神,奠定了一个自元朝以来版图最庞大的中华帝国之基础。此后,由于养尊处优,盲目自大,到了乾隆后期,曾经为清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清军开始堕落腐化,尚武精神退化。清军队伍中的骨干旗人能获得三倍于汉族丁兵的饷银,于是他们在特权的位子上,已退化到不再上阵打仗,而整天做一些赌博、听戏及斗鸡的勾当了。国家养着他们,他们却不能保卫国家,反倒成了寄生虫。以致后来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全国时,清政府都束手无策,只好求助于组织团练来保护地方。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有了后来的湘军和淮军。湘淮两军的建制,在当时是根据长官的个人意志而定的,带有浓厚的私家军队性质,而且作战技术跟不上发展,战斗力较弱。甲午战败就是例证之一。袁世凯对于湘淮两军的弊病有切身体会。他对照、分析了清军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军事差距,萌生了以训练新兵带动整个军事变革的主张。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光绪帝颁发上谕:“温处道袁世凯既经王大臣等奏派,即着派令督率创办(新军),一切饷章着照拟支发。”同时指出:“该道当思筹饷甚难,变法匪易,其严加训练,事事核实,倘仍蹈勇营习气,惟该道是问,懔之慎之。”袁世凯终于在众大臣的举荐下,在得到光绪帝和慈禧的赏识下,得以督率创办新军。“这样,年方37岁的袁世凯,便成了清政府新军的创建人之一。”

袁世凯创办新军,先从天津小站起家,小站练兵也与袁世凯一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小站原名新农镇,位于津沽铁路之间,离天津三十多公里,很久以来就是练军之地。李鸿章镇压捻军后,曾将所部淮军于此屯田二十多年。1894年,清廷又命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在此训练定武军。定武军是甲午战争期间组成的一支洋式陆军,由德国人汉纳根担任教官,根据德国陆军操典训练。定武军共十营,计步队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共计4750人。袁世凯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一月初一日带着随从到达小站。在与胡燏棻办理了交接仪式后,正式接管定武军,并奏请将定武军改名为新建陆军。

袁世凯上任后,随即派人到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招募了2250名步兵,300名骑兵。这样,袁世凯的手上就有士兵7300人。袁世凯迅速呈报设立督练处,自领督练官,并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军制。袁世凯关于小站练兵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募兵制度的创新。袁世凯在招募士兵中,订立规则,防止滥竽充数,提高招募标准,提升士兵素质:(一)年限廿岁至廿五岁。(二)力限平托一百斤以外。(三)身限官裁尺四尺八寸以上。(四)步限每一时行二十里以外。(五)取具邻右保结。(六)报名家口住址。(七)会吸食洋烟者不收。(八)素不安分,犯有事案者不收。(九)五官不全,足手软弱,体质多病及目疾者不收。募兵重资格,重条件,这为后来的征兵制度奠定了基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