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道的纲领就是真一之炁

第十四章 赞玄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一章老子再次描述道的形貌,让学道的人纲举目张,抓个核心的纲领在手,就像打仗,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一样,从这个核心入手,简便易行。感谢老子的慈悲,给我们指引捷径。修道的要领是什么呢?就是虚无,道的纲领就是真一之炁。这一炁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视之不见叫五色,听之不闻叫无声,摸它摸不着叫无形。视者谁?目也,心通窍于目,目藏神。肾通窍于耳,耳藏精。若目有所见,耳有所闻,都是后天有形、有色、有声之精气神,只可以成形,不可以成道。视无所见,先天木性;听无所闻,先天金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先天元神、先天元精才会产出,牛郎织女才会露面。视无所见,是内视,看到什么只有元神的一觉,不起后天意识的干扰、支配、思索等,似看非看,用空用虚,包含一切,任其无中生有,只顺遂无为自然,以觉照之心对待。道的形象超出了人类的听觉、视觉、触觉的经验,把这三个的方向反过来向内,见于内、闻于内、得于内,再把它们混合为一,混三元为一元,就是真元一气,天然主宰。凝神一处,得一者万事毕。因为合一能看见元精,能听到元气的动静,能得到元神的指挥。这三个东西分开说的话说不清说不尽,合一才行,叫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皦,光明。昧,昏暗。往上看不知道它有多高,往下看不知道它有多深。难闻难见难得之道,上达于天,下达于地,中合于人。要体此理,究其奥,通其玄,会其无中之有,三家合混一之体,如痴中知痴,醉中知醉,才能见才能闻才能得。绳绳,绵绵不绝,专心精至,不落顽空,才有真象出现。这个象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哪里是实状,哪里有实象?本真一出,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不是固定的物质,是个虚像的信息能量团,道家叫她神丹,不是实体。不过恍恍惚惚,偶然得到。

果然恍惚,真阳必生,迎其机而导之。不见它从何而起,随其炁而引之,也不见它从何而终,叫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玄不知其玄,道不知何道,强名不见不闻不事,所以说夷、希、微。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这个古道就是原始真一之炁,得了的人,此炁调摄四肢百骸,变得毛发晶莹,肌肤细腻,是这句话的第一层含义。古之道者,以身合天,以德合天,以心合天,三者既合,是为真道;今天的人只是口头道、嘴皮子道,即使修道的人,也还是停留在有为的后天意识上做这做那地修道,不过劳心劳意苦其形,说的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第二层含义。只有真像古人一样体元始之初,以无为修身,这样的人才能见、闻、得道。这是谓修道的纲纪,能时时如是,刻刻体此,方能如天之清,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如松柏之茂,如南山之寿。道在不动,道在不行,道在不言,道在不目,道在不耳,道在不心,道在不意,道在不息,道在不知。知内寻知,息内寻息,意内寻意,心内寻心,耳内寻耳,目内寻目,言内寻言,行内寻行,动内寻动。如此,道冲一定会发生在你身上。阳神冲出天门,当性纯功熟,心物一元,炼神还虚,阳神就会冲出体外采集优质的信息能量。

学道之人明白这个道体,了解大道的希夷微妙,总要在阳生之前恍惚等待,阳生之际以恍惚迎之,归炉入鼎,以恍惚养之,无时无刻不这样,大道得矣。即使到了阳神出窍,通玄达微,还是要知若无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