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金钱的另一种方式
我在西贝尔尼亚中学(包含一个职业教育部)做艺术教师期间有一帮同事,我们一起实行了一种与现行的教师薪资体制不同的,有悖于普通资本原则的工资分配制度。我们一共有15名同事,都各自有家庭。作为一个团体,我们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能用来促进集体的发展,唤醒人们的意识,而不是因竞争而把人与人割裂开来。在工作岗位上的竞争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动,其中也包括高低不同的工资水平,这种竞争助长了人们的自私自利,而其结果是与我们的教育追求背道而驰的。为此,我们在“借赠银行”(简称GLS,位于波鸿)为所有人开设了一个共同账户。学校的教务处把我们多少不等的工资(当时是1000~4000马克)直接转账到这个账户下。我们当时总共有约40名成员,共同拥有这笔钱,而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从中取款。 “共同体”的指导思想是鲁道夫·斯坦纳的一句话:“只有当集体反映出个人的需求,而且在个人的意识中存在着整个集体,才是有益的。”
就这样,在五年的时间里,我们每四个礼拜就轮流在共同体的不同的成员家里聚会,一起交谈、吃饭,并且商讨如何进一步发展该计划。尤其重要的是,我们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一个成员及其家庭的不同需求。在团体中,人们的需求常常是与他们的收入相矛盾的,例如,一名有四个孩子的同事每个月只有1000马克,而另一名体育老师每月工资4000马克,却没有孩子。因此,我们利用共同账户,在有着兄弟情义的团体内合理地分配我们的工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都那么容易。一些老生常谈的情感问题,例如妒忌、竞争和不信任也是我们斗争的对象。例如,我们也常常偷瞄同事的购物车,看看他们有没有买不必要的商品。但是,当我们越是不再一味地为自己索取,而是开始为别人着想,一切就变得越简单。
通过这样的经历,我们学习到,金钱完全可以不作为私有财产存在,而仅仅是一种权利兑换券,用以解决人们的基本需求,例如吃饭、穿衣、住房等。就这样,我们开始完全改变对金钱的想法,并且逐渐用另一种方式来对待金钱。我们学习到,兜里的都不是自己的钱,而是集体的财产。也就是说,我买任何一件东西都是用集体的钱来付账。而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解放。有一次我和一位同事一起去书店,他想买几本上课用的书。在他付钱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本关于塞尚的书。我想买这本书,却没带钱包。“没问题,”我的同事说,“你还是老想法。你的钱在我的钱包里呢。你的需要也是我的需要!”
由于各种变化,我们不得不在大约五年后放弃这种共同体的模式。但是当时的经验却在我的内心引起了变化。直至今天,我仍旧尝试和我的学生一起在项目中实践当时学来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