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所以在历史问题上越来越不妥协,“鬼”之所以屡屡被召来,不过是为了显示日本同中国展开战略对抗的决心。
最近几年,中日关系可以说是风波迭起。2003年以来连续几年,中国民间都爆发大规模的反日活动,对不少人来说,日本已经成为中国的“头号敌人”,甚至“中日必有一战”的看法也开始流行起来。“日本问题”上升为中国外交中的最大难题,而在日本,“嫌中”情绪也明显上升了。
目前中日关系陷于困境有着深刻的、多方面的原因,但就表面来看,是日本首相不顾中国方面的抗议,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在历史问题上,日本的立场很强硬,以至于两国关系围绕这个问题总是形成近乎全面的对抗,在两国之间出现了类似“胆小鬼游戏”式的博弈困境:谁先躲开,谁就算输。
果真如此吗?历史问题真的具有超越两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吗?不错,历史问题是日本社会体制的一部分,任何政治人物要改变它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死人的利益真的可以压倒当前人民的福利吗?
我认为,对中日关系的解释,不能只限于历史问题。需要在更宽更广的视野里讨论两国关系。
已故著名学者何家栋用“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来形容日本的处境。这是十分有见地的。在制约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诸多命数中,亚洲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孙歌先生指出,在日本思想史的脉络里,亚洲问题呈现为两个方向:一个是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脱亚论”,另一个是以冈仓田心为代表的“亚洲一体论”,前者主张摆脱亚洲的“恶友”迅速进入欧美列强行列,后者则认为亚洲为世界提供了欧洲文明无法提供的“爱”和“美”的文明,这构成了日本“亚洲论述之两难”。
最初是日本在亚洲的困境中派生出了日本的历史问题,即日本如何对待近代以来对亚洲国家的侵略。对亚洲国家来说,日本的侵略并不构成“问题”,它是一个事实,但是在日本国内,总是存在着为侵略行为开脱、辩护甚至美化的势力,这便形成了历史问题。日本政要一再参拜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就是这样一个具体的历史问题。它涉及到究竟如何对待那些已经被认定为战犯的人,和如何看待那场给亚洲带来浩劫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