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和解的进程,从中国方面看,也同样是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此举为中国带来了外交上的主动,中国成为中、苏、美大三角中的一角。但其观念的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意义,也占有重要的位置。毛泽东主席在同尼克松会谈时说,他们主要谈哲学。困扰两国关系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意识形态上的敌对。这种敌对的消除是不容易的。也正是这个原因,中美关系的真正正常化,当时并没有实现。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把中美关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与美国发展战略合作关系,是改革开放战略的内在要求。整个80年代,中美关系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互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尼克松破冰之旅30年后的2002年,布什总统也踏上了北京的土地。相对于尼克松,2002年2月的北京可以说是暖意融融。北京的2月既不寒冷,也不踌躇不决。同是《参考消息》,在2002年2月21日的第一版头条,转发了《华盛顿邮报》2月17日的文章,该文的标题是:“白宫,条条弯路通中国”。文章作者,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戴维·香博说:“斗转星移,总统出访的理由却是一样的,”“现在,布什的对华政策毅然走上了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这几位前任的老路。所有这些前任无论起点如何,最终都倾向于拉拢中国而不是遏制它或与之对抗。”
布什总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回避了敏感的政治问题,而着重阐释美国信仰,他赞扬了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公民的同情心,对援助的热情,家庭的爱等等。他把善良等人道主义信仰,不只是看成美国独有的,而是视作全人类的共同情感,在回答学生的一个提问时,竟然在三个地方提到“我们都是人”,第一次这样说:“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必须了解,我们两国的人民必须了解我们都是人,我们都是有七情六欲的”;第二次这样说:“毕竟我们是人,是有血有肉的人”;第三次这样讲:“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认识到我们毕竟是血肉之躯,我们毕竟是人”。
30年在中国人的概念中,不过是一代人的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更是一个极短的瞬间。可是,这30年则是非同寻常的。从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那时开始,人类的历史境遇出现了革命性转变,缓和而不是对抗,和平而不是战争,交往而不是阻隔,开放而不是封闭,富裕而不是贫困,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目标。就这个意义而论,中美在1972年实现和解,确实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在发挥作用。
30年来,美国换了六位总统。他们的对华政策,尽管各有独特的风格,尽管遏制或对抗的声音一直萦绕不绝,但是,他们确实都走着一条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