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举心动念都是德

如果达到了这样的境界,那么“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有了这样气象的人走到哪里去,他都有德,他就不需要自己来修德了,他的所作所为、举心动念都是德,而且这个德很美,为什么这些老和尚走到哪里去都有人拥护?走到哪去都有人供养?本焕老和尚修建四祖寺听说花了近一个亿,交给净慧老和尚后,这里修修补补、那里修修整整的,现在可能又得花几百万。山上还在修老祖寺,旁边还要修一个芦花庵,又是两千万,反正是有人出钱,功德主每年给五百万,五年给你到齐,这又是两千多万。另外,惠州那边也在修庙,都是几千万啊!

有些人就有意见,这次我在南昌又见到了某位法师,他还是很了不起,海内外好几个佛学院的教务长,很有声望,培养的学生当方丈的就有好多位,带的学生都是两三千了,都是了不起的。见了面,我就问他:“你现在住哪里?”他说:“在浙江一个小庙里。”我问:“修得如何?”他就抱怨说:“我帮人帮了十多年,现在要人帮忙了,却没有人帮我。海外的那些老板们只看那几个老和尚,只要是老和尚就供养。”像他也是很有声望的了,就没有多少人供养。一说供养,像本焕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净慧老和尚,香港的功德主都是硬要给他们送钱。有些人不管你如何,就是没有钱,为什么呢?因为功德积聚还不够,道味不够。所以,“德将为汝美”,凭什么“为汝美”?你没有积累,没有几十年的积淀,哪里“美”得起来呢!你“美”不起来,就没人给你送钱来。所以,“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呀!

什么叫“道”,老和尚说的就是道,六祖大师随便说出来的都是道,并不是像我们整天还去修道,天天拿本经书在读。所以在《金刚经》三句中,“佛所说法”是一层境界,“即非佛法”是一层境界,“是名佛法”又是一层境界。很多学佛的人都还在“佛所说法”的圈子里转,天天讲老佛爷怎么说的、上师是怎么说的,他跳不出那个圈子,还是教条主义,鹦鹉学舌当录音机、当播放器,没有自己的东西。要超出这个,进入“即非佛法”,要从佛法中走出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到“此山”外去了,用佛教的话来说就叫“破参”,就叫“悟道”。悟道以后,就在“是名佛法”的境界里了,拉屎撒尿都是佛法。

唐末时,赵王对赵州老和尚说:“哎呀!你老都这么大年龄了,什么都别干了,有什么事就让下面的人给你做就是了。”老和尚说:“我现在要上厕所,这个还非得老僧亲自动手才行,哪个帮得上忙?”你帮不了忙嘛!这个也是佛法,是真正的佛法,不是在扯玄谈的,没有一点玄谈。所以,自己的病自己了,自己的业自己消。

当你悟道了,你的所作所为、举手投足都是道,你说的话就是真理。为什么?因为你已经不是学生阶段了,就不需要找什么依据,或是找上师来印可,或是翻一下佛经哪一段作为自己的证明,那个时候不需要了。因为这种境界,必须要经过“正汝形,一汝视,摄汝知,一汝度”的过程,才能达到“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如果没有这些过程,你就上不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