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庄子文章里的这些话,如果我们从禅宗的角度看,那也是非常到位的。不管是鸟类、蜻蜓、蝴蝶,它要飞,总得要有翅膀才行,我们就从未看到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的东西。
庄子善用比喻,他的语言非常优美,我们要透过这些优美的语言来体会文中的神韵。这两句话就是说我们要行事无迹,就像禅宗里面经常爱说的"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我们也经常说到洞山祖师的"鸟道玄路",你看,其实鸟道玄路的这些章法,在庄子这里已经有了。
"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我们只听到过有智慧才能去了解事情,没有听到过无智慧也能了解事物的。但是,道家的修养恰恰超出了一般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要你无翼而飞,就是要你"以无知知者"。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无翼而飞呢?就是要弃圣绝智。这才是心斋的大用!一般人都是有知,就是要通过已知求未知,他们就不知道以无知求知的道理。我们想要体道而行,就要丢弃已有的知识,而求得无知这么一种大智慧。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这句话呢,我们在丹道家里经常看到,就是说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那么就能"虚室生白"了。阕,就是空虚,要把我们这个屋子摆空,就是说我们心里本来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我们能不能把自己心里面所知、所见、所宝贵的一切东西,全部都空掉?用佛教禅宗的话来说,就是放下。要把自己种种了得、了不得的,种种见地上的东西,种种胜解、圣解,种种知识上的东西,统统放下。放下了之后,你就能"瞻彼阕者,虚室生白"。白,就是光。"虚室生白",也不是纯粹的虚空,它也是有生机、有光明,但是也不著有,不著光明之相。
虚室要生白,前提是要虚下来。我们平常打坐也好,日常行事也好,能不能把自己内心空掉,进入一种无人我状态?这里说的无人我状态呢,也不是死水一潭、空无一物,它也还有生机,就是生白。生白,就是光明透出来了,力量也就透出来了,所以,也才谈得上"吉祥止止"。这种状态是一种非常吉祥的气韵,这种气韵在我们内心鼓荡,我们自己也就长处于这样一种吉祥之中。
一些修学佛教的人,有时候爱问别人:你"止"于什么?以前在贾老(贾题韬)那里的时候,大概是1989年吧,有一位极有名气的老先生,有一次到贾老那里去请教。贾老也不客气,问他:你现在是名声在外,是大居士了,你住于哪儿啊?他说,住于乐。我们知道《涅槃经》里说的"常乐我净",所以修学佛法要得乐,才会有切身体悟。当时我在场,等他们走了后,贾老问我:你说一下,他住于乐,这种说法怎么样?我当时就说:空都不能住,何况住于乐!
现在很多人爱修密宗,修密宗呢,就要空乐双运嘛,但是呢,也要空乐双遣!都不能住。凡有所住,皆非菩提!所以不能住于乐,乐也只是一个过程中的光景而已。当然,修佛法的人不得乐也不行,天天在那里"枯木倚寒崖,三春无暖气",也是不行的!没有生机嘛,当然不行!一旦有了乐,就有生机了。有些人依于空,有些人依于乐,这些都是过程中间的事情。依于空,空也要遣去;依于乐,这个乐也要去掉。这样呢,才能真正地"吉祥止止"。
为什么这里要用两个"止"字呢?就是说吉祥之气也不能贪恋!只有这样,我们的功夫才真正上得去,才能达到真正的道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