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如火如荼,你的孩子成长无忧吗?(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样的标语至今还在醒目的位置,提醒着人们教育的重要性。政府逐渐提高教育投入的比例。你现在还为孩子上学发愁吗?你的孩子,快乐吗?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你的孩子找到合适的谋生之路了吗?你的教育得到预想的回报了吗?你的家庭是否正在上演“昨日希望,今日失望”的尴尬?教育有无数岔路口,哪条才是孩子未来真正的出路?

越来越强的教育脉搏

大时代,即使你对下一代的愿望很简单——做个有尊严而自由的坚强小人物,也需要搭乘教育的地铁。

个人的命运,往往比宏大的历史画卷更引人注意。而迥异的个人命运轨迹,其向时间延伸的力度与深度,又与教育息息相关。年轻的生命睁开双眼,努力捕捉世界一丝一毫的细微变化。或贫穷或富有,或文化氛围浓厚或知识土壤贫瘠的环境,已通过各种不同的路径和方式对他们进行着迅速而深刻的塑造。

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看重对孩子的教育,毕竟,“教育是改变人的最有力的武器”,它有着超乎寻常的能量,是改变命运的途径和平台,而我们又恰恰生活在“物竞天择”最凶猛的时代。

时代为幸运的孩子们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物质空前繁荣,文明尤其是被某些传统而过气的腐朽文化压抑太久的政治文明,正从物质缝隙中不断渗透出来。背靠经济大树,教育以铺天盖地的浩荡洪流态势,改变着我们这个国家行走的步伐和未来的格局。

在一次名为“绿色进化: 政府与企业”的年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谈到他和父亲的战争,“我父亲认为我不如他,争论了将近20年,每次吃饭就吵架,直到前几年我说,我把儿子十六七岁养到了一米八,你把我养成这个样子,你看是你本事大,还是我本事大”?

身体素质的提高只是中国教育一个并不太显眼的注脚,更大的改变来自宏观。随着中国GDP的增长,原本“瘦小”的教育财政数字也日益丰满起来。

2004—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翻了一番,教育经费保持了16%以上的年增长速度,由2004年的7242.60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14500.74亿元。教育比重也水涨船高,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8%。《2004—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分析》,《中国教育报》2010年1月26日第4版。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样的标语,我们随处可见。1987年,那个用溢满忧伤和渴望的大眼睛,告诉我们“我要读书”的女孩苏明娟,成了银行白领。“我要读书”是一个曾经让很多贫困孩子难以企及的知识梦想。事实上,到20世纪末,中国已实现九年义务教育。2008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385%以下。

因为高考,无数个体的生命轨迹被彻底地扭转。饥渴和梦想,从四面八方涌向久违的考场。1977年,中国再次把“大学生请回来”,高考这个曾经在中国历史上一度断层的字眼,再次沸腾。恢复高考后的每一年,中国都在经历着世界上声势最浩大的考试。青春与知识的嫁接会产生种种不同的群体格局,他们虽然迥异却个个都顶着“中国希望”的光环。

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高等教育者和高等教育研究者也开始用“大众化”这样普及性的词语来描述高等教育的欣欣向荣。到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3.3%,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7.7万人,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900万。教育部: 《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s://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430/200907/49785.html.

中国正响起越来越强劲的教育脉搏,其中的每一个音符和旋律也因教育脉搏的强劲,一扫往日被贫困渲染的暗淡底色。年幼时你怯怯回家要学费,愁苦挂满父母脸颊的情景不复存在,喊了这么多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在你看来并不只是一个噱头,因为你的孩子回家后不再喊“又要交学费了”;曾经在你的家族里凤毛麟角或者不复存在的“大学生”,也开始在你的族谱里被显眼地添加上去,象牙塔离你的距离不再是陌生人那么遥远。连你的孩子自己都清晰地明白,通向大学之路的荆棘少了很多,即使你不再像古代书生那样“头悬梁,锥刺股”般攀爬,也能到达大学的彼岸。大学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群体定义,他们是将来中的大多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