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心灵胚胎的发育(1)

众所周知,动物刚出生时都是很脆弱的,但是有些动物在很短的时间内靠自己的力量活了下去,甚至刚一落地就跟在妈妈后面跑。不仅如此,它们学习与同类动物交流沟通的方式也特别快,比如小猫学喵喵叫,小羊学咩咩叫,尽管发出的声音很微弱,可它们仍不断地叫唤。你看,顽皮的小老虎从出生的那一刻,就会自己站立起来;出生后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就能够灵活地在妈妈肚子下钻来钻去。可以说,动物从一生下来就靠自己的本能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和其他动物相比,婴儿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别人照顾。婴儿出生时几乎没有行为能力,而且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婴儿不能站立,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他们需要成人的呵护和帮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婴儿只能通过哭叫来引起成人的注意,让成人帮助自己。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后,婴儿才能够站立和行走,才能逐渐开始掌握语言。经过数年,儿童才能将能将语言能力逐渐完善。

随着时间的流逝,婴儿的身体在不断地成长,同时心理上也发生着变化。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成长变化过程就是成“人”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启动他身体里的能量。这个能量一旦被启动,新生儿的各个器官便开始动作起来,大脑也开始运转起来。从此以后,孩子不但可以运动了,而且有了表达思想的能力,这便是人的“内化”过程。

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今天人们常说:孩子的教育要从出生时抓起。在这里,“教育”这个词并不是指促进婴儿智力的发展,而是帮助婴儿心理发展。婴儿从出生时就有了真正的精神生活,这种精神生活分为意识的和潜意识的。婴儿潜意识的精神生活充满着冲动,这一观点早已被许多人所认可。

生存于世界上的每一种动物,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外形,还具有潜在的本能。不同物种的潜在本能不同,个性特征也不同,因而他们所显现出来的行为也不一样。有人认为,动物的特征应该通过他们的行为归纳,而不是靠外貌。科学理论认为,动物现在的行为特征是一连串物种繁衍的经验累积而来的,其实人类的特征也是如此。人类先是直立行走,再不断开发出语言和智慧,并将这一切传递给后代。

我用产品的制造方法来打个比喻。机器生产可以快速地、大量地制造出一模一样的产品,而有些产品必须用手工慢慢做出来,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个都有所不同。手工制造出来的产品的价值就在于它有着独特的魅力。这个比喻可用来说明动物和人在心理上的差异。动物就像是被机器大量制造出来的产品,他们一生下来,就已经具有了与同种动物一样的特性。而人应该是“手工慢慢制造”出来的,不仅“制造” 的过程非常缓慢,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人又有所不同。这里要说明的是,人的“制造”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内在形成过程,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呈献给大家之前,都要由它的创造者必须先在安静的工作室里进行一番精雕细琢。

在医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眼里,对于刚出生还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婴儿来说,无助现象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虽然大多数孩子都能顺利度过这段无助的婴儿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影响会深深地埋在孩子们的潜意识里,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会产生影响。

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格的形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就像一项神秘的工作。我们知道婴儿将来会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但是他具体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成就,我们却不知道。

每一个婴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所具有的特殊人格使他能顺利完成自身的工作。无论是音乐家、企业家、艺术家、运动员,还是英雄、罪犯,他们出生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个性促使每一个人去做不一样的事。

有些家长把在婴儿期过后,孩子神奇般地成长完全归因于大人的精心照料和认真养育,这些想法让父母产生了一种责任感,以为自己就是启动孩子身体内部能量的钥匙。于是,为了发展孩子的智能和意志力,他们不停地向孩子提出愿望,发出指令,把教导孩子当成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人这样做,让孩子受到了许多苦难,其实只有孩子才真正掌握通向自己内心世界的钥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