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独立——孩子最应该具备的人格素质(4)

凡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教导孩子自己做主、自理、自律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履行这一责任时,“无为而治”不愧是一种好方法。对孩子实行“无为而治”,才使得孩子有了许多自由,也使孩子产生了许多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为了培养孩子自己生活的能力,父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自己动手的习惯。

家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孩子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而是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所以父母要转变观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精神,孩子的生活起居,能放手的就不要包办。

第二,提出的要求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

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时候,要按孩子的年龄、能力的发展程度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如果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自卑心理;要求过低又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事实上伴随着孩子生理的发展,他们的肢体活动能力增强,相应的自主性也开始发展,这时是父母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适当时期。父母要坚持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自己完成,当孩子看到自己双手完成了许多事时,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培养孩子自主的习惯,父母仅仅转变观念还不够,还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掌握培养的具体方法。以下是几种让孩子学会自主的方法,父母可以借鉴一下。

儿歌法:父母把生活中的技能为内容编成儿歌,一边说一边让孩子操作。比如,穿裤子可编成儿歌“两座山洞前边站,两列火车向里钻,呜的一声开过去,两个车头又见面。”孩子不喜欢穿衣服时,父母说了有趣的儿歌后,孩子会很高兴地自己去穿。另外,洗手、刷牙、吃饭等都可以编个儿歌,这样,孩子比较喜欢接受。

游戏法:孩子的特点决定了他对枯燥无味的事情毫无兴趣,也不会坚持去做,因此,做父母的可以利用游戏方法使他产生兴趣。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后,父母可以和他玩“把玩具送回家”的游戏,在玩具架上贴上各种玩具摆放的标记,请孩子把每种玩具送到相应的位置上。孩子会将这种劳动看成是游戏的一部分,每次玩完都将玩具归位。再如,为了让孩子学会用勺子吃饭的技能,父母可以把大可乐瓶子挖一个小嘴,再用手纸贴出娃娃的眼睛,然后准备一些豆子、纸球等物,让孩子用勺子喂娃娃吃饭,这样,孩子既从游戏中得到快乐,也学会了自主吃饭的能力。

观察法:父母要传授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为他们的自主打下基础。比如,可以让孩子观察母亲是怎样刷牙或洗袜子的,父亲是怎样整理书柜的。如果家中有摄像机的话,还可以将大人做事的过程摄下来给孩子看,这样会提高他的兴趣。当孩子知道父母如何做某件事情时,就会照着做,并会为自己能够完成某些事情而骄傲。

竞赛法:父母可以与孩子比赛,比一比谁做得好、做得快。比如,比比看谁吃饭的碗干净、不剩饭,谁床铺整理得好,谁的衣服穿得快等。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以及要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当然,当孩子把事情做好时,父母应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

奖励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习惯,能够让孩子坚持经常去做。比如,让孩子每天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他插一面小红旗,等孩子坚持到插满十面小红旗时,可以奖励一些小礼物,如图书、画笔、零食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也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哈佛箴言

富兰克林说:“人类一生的工作,无论精巧还是粗劣,都由他的每一个习惯所决定。”孩子总有一天是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的,如果能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习惯,就能增强孩子的行动性、自主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于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有巨大的帮助的。孩子的天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的能力。自主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可以自我调节的人。努力培养孩子具有自主能力,并给孩子自主的机会,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