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从这里开始(3)

两个人的选择与观点

耀明三年前向我提出书写全人的计划,但我们迟迟没有动笔,原因是不知从何下笔。全人在开放与自由的理念下,每个人都有不同解读,落实到做法上,往往产生不同的成果与困境,因而学校早年经常为了落实理念,在做法上辩论与摇摆不已。虽然如此,我们在经历台湾青少年开放教育最珍贵的一段历程中,已经记录了一些片段的资料,逐步实践了三年前书写全人的心愿。

身为全人教师,我们经常困惑其中,更不知该从什么样的角度书写。即使到了现在,学校也同样在某些做法上摇摆,辩证开放理念下的教育面貌。但是,我们毕竟分别在此教了三年与五年的学,累积了大量的故事,两人有一致的观点,也各有成长。因此在几番讨论之后,我们决定将全人故事写出,呈现学校的挫折与成果。我们两位作者,本非教育专家,没修过教育学课程,不具备正式教师资格,正好借此书邀请所有关注教育议题的社会人士、教师、家长、青少年,不吝给予我们指教。

学校能书写的部分极多,但是有些事迹久远,求证困难,或者非我们二人亲身经历,只好舍弃。其中咨商部分,有很多未写出来的故事,因涉及家庭与个人的内在部分,虽然可以使用化名,但无法评估日后对当事人与家庭的影响,几经思索,仍旧放弃。即便是呈现出来的故事,也只是一个轮廓,其中在咨商过程所探索与改变的过程,并不容易完整呈现,譬如书中《欣赏自己》与《P的成长历程》等篇章,只将一些关键处点出。

原先预计要纳入的文学课程部分,尤其是极其有趣与重要的文学价值、学习差异、作文书写等,因限于篇幅,故不想仓促成篇,留待有机会再行呈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