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网络中心化创新(5)

共同的“世界观”

网络成员要有共同的“世界观”,对外部环境形成共识。这些共识包括经营方式的设想、评价方式、框架结构等。网络成员形成共识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网络中的各种专业知识和能力形成协力优势。例如,在开源软件开发社区里,共同的“世界观”可能包括对竞争、产品和技术形成的共识,以及如何看待新开发的产品与现有产品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创新网络中形成的共识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它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由于网络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他们可以方便、快速地共享信息,从而促进对网络运行环境形成共识。

社会知识创新

网络中不同的参与者或社区成员的互动,可以帮助形成各种新知识。比如,开源社区所依赖的理念是所有的网络用户都能成为共同的软件开发者,每一个个体对社区的贡献,都有助于创新思想的形成。这种“社会”知识创新的概念在客户社区中也十分明显。在客户社区里,客户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形成产品改进建议或新产品创意。

尽管我们将这种形式的知识创新称作“社会知识创新”,但是这种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开源社区。我们所说的社会知识创新指的是知识创新过程中的协作与积累,这在各种创新网络中是十分普遍的。即使是在市场生产模式中,通过网络成员的互动,也能够产生出创新思想来。例如,一个发明家网络中,个体的发明者,创新中介,再加上企业本身一起合作、互动,就能够涌现出各种新产品开发的思想,然后再将其转变为商业化的产品开发理念。这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因为每一个人都从他人的贡献中受益,正是这种社会化的活动,创造出了新的知识。而社会知识的创新,是需要社会的网络架构支撑的。

共同参与

网络中心化创新的第四种模式涉及的是网络成员创新成果的传递方式,以及网络成员分享创新成果的权利。这种模式并不像传统的创新外包那样,要区分哪个是核心工作,哪个是非核心工作。共同参与模式强调的是建设一个共同参与的架构。参与架构的思想是由美国奥莱理媒体公司总裁提姆·奥莱理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参与架构实际上是提供一份行动路线图,目的是让各种不同的参与者聚集到一起来参与创新活动。参与架构所形成的机制和方法帮助人们将各种创新活动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协力优势。

参与架构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是创新体系的模块化,第二是创新任务的“粒度”,也就是创新任务的规模。用“模块化”的概念看待创新体系,目的是分配、协调创新工作流程;而用“粒度”的概念看待创新体系,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例如有的资源多,有的少,有的能力强,有的弱,有的时间充裕,有的贫乏)都能够承担或多或少的创新工作。参与架构中还应该明确,如何对参与者的贡献给予“奖励”。这种奖励机制可以是某种形式的激励,对网络(例如客户社区)中的成员给予鼓励,也可以是一种新的价值获取方式,让参与者分享创新收益(例如给参与者更多的参与权限,或是颁发网络“创作共享许可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