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网络中心化的力量(6)

以网络为中心的力量

在我们工作的一所大学,有一个拥有近50万本藏书的图书馆,而学生数则是7500人左右,所以馆藏并不算大。然而,这个图书馆与其所在区域另外13所大学共同形成一个网络——称作“纽约联盟”,联盟的藏书总量达1000万本。每一个纽约联盟的成员可从其他成员处申请图书。如果这本图书有库存,它将以快递(穿梭于不同成员馆的配送员)在3至4个工作日内送达。因此,如果成为纽约联盟的成员,图书馆藏书量实际上将扩大20倍——从50万本扩大到1000万本。

再来看另一个简单的例子——自动售货机的补给工作。企业可以安排一辆服务车查看每一台售货机,以判断它们是否需要补给。但是这种方法效率不高,因为补给员一定要往返多次去确定一台自动售货机是否需要补给或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补给。试想,如果售货机可以通过一个信息网络“告诉”服务人员缺货,并通知他们具体缺什么食品或饮料,那将方便很多。这就是新泽西一家名叫“自动售货机网络”的补给服务公司在费城所做的工作。他们创造了一个无线网络,这个网络可将本地区所有自动售货机的信息整合,并为物流提供最优化服务计划。

通过连接网络,玩具甚至也能变得更聪明。1997年,Fisher Price公司和微软公司共同研制出了“互动巴尼”。这是一种可爱的紫色毛绒玩具。但真正有趣的是这个玩具还有两个附加的配件:一个电视包,它可向用户的电视机或录像机进行无线电广播发射;还有一个电脑包,它可向用户的电脑进行无线电广播发射。这种玩具可以使孩子们增加词汇或增进语言能力。公司还开创了一个网络,用户可下载“课程”到互动巴尼这种玩具上。孩子们长大后,家长可将玩具连接上网,下载合适的资料,扩展玩具的用途。

这些简单的例子都反映出以网络为中心的实质:网络本身是事物的中心,伴随其周围的是各种相关机遇,人们可以对单个的实体进行优化,提高它的价值,提高个体的智慧、适应性和个性化程度。所以,不管是军事行动还是社会宣传活动,以网络为中心的概念已经渗透了现代世界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从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开始。

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从以主机为中心的计算到分布式或以网络为中心的转变有着很深的根源。分布式计算的概念是1970年加州大学的大卫·法伯提出来的,这种概念现在被称为“分布式计算”或“网格计算”。

“网格计算”是伴随着互联网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所以这种计算方式叫网格计算。参与网格计算的计算机分属于不同的机构。网格计算背后的重要理念是将大化小、化繁为简,解决密集的计算问题,而这些从大问题中分解出来小问题又可以被联网的计算机同时解决。平行分工的做法能进行比超级计算机还要高的计算吞吐量。而且完成这种巨量的计算成本却很低,因为它可以利用地处偏远的计算机参与计算。而且,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格局更灵活,因为偏远地区用户可随时决定他们需要多少计算能力。网格计算模式的优势是计算能力强、运营低成本、运行灵活,这就激发了许多商业化和非商业化的应用,其中包括证券市场走势分析,天气预报,蛋白质折叠研究和空间探索研究等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