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
天下(天下,普天之下。此处亦言全世界,亦言非是世界,乃是视野所及,譬如一室为婴儿之天下。此义独发,他书未言其日用处)皆(皆,俱也,同也)知(知,从口从矢,识也,觉也,喻也。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美(美,羊大为美,甘也,嘉也,好也)之为美,斯恶(恶,不善也,丑陋也,瑕也。此处言美恶之名,相因而有,若有若无,不可独存。或云美化为恶,言其内在变化,即微明贯通处,亦通)已;皆知善(善,吉也,大也,良也,佳也,解也)之为善,斯不善(不善之善,恶也。犹言贼莫大于德有心)已。有无相生(生,起也,出也,产也,养也,造也,性也。凡事所从来曰生。此处言有无互化,万象或显或微,即在道中),难易相成(成,就也。此处言难易互就,万事有难有易,理之必然,难易二事,分别而言。此处即图难于其易贯通处),长短相形(形,象形也,物成生理谓之形,容也,体也,见也,相较也。此处言长短皆因比较而言之,以长形长,则无长;以短形短,则无短),高下相盈(盈,满器也,满也,充也,溢也,过也。此处言高下无定,向者高,今之下),音(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声既变转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谓之音。音则今之歌曲也)声(嘈杂谓之声)相和(和,混融也,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不刚不柔曰和。徒吹谓之和。声相应谓之和。此处言有调无调相和而成,极言其不可离也),前后相随(随,通追,犹言追随)。是以圣人(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大而化之谓之圣。圣人即有道者,此处留意圣人亦人,与神无关)处(处,居也,定也,止也)无为(为,本义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无为之义,古来多歧义。一曰不妄为;二曰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曰无可为;四曰少为;五曰无所为;六曰为无;七曰以无为;八曰自为。皆有所中,皆不得真义。无为之义在于玄德,不解玄德,不知无为,必流于口舌之辩)之事(大曰政,小曰事),行(行,人之步趋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也。此处言践行、从事)不言(言,宣也。发端曰言,答述曰语。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圣人不言,非不语也,实不言也,言其无可言也)之教(教,效也,下所法效也。作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训也,教令也);万物作(作,兴起也,振也,造也,为也,始也。此处言圣人行之以道,万物以道而兴)而不为始(道生万物,不以创始自居),生而不有(有,不无也,果也,得也,取也,质也,寀也。此处犹言占有,譬如父母之于子女,生而教,知子女为社会公器也),为而不恃(恃,依也,赖也),功成(成,毕也。凡功卒业就谓之成)而弗居(居,古作凥。凥处也。从尸,得几而止也。凥谓闲居。安也,坐也,积也,蓄也,止也。此处言圣人成其功、毕其业,不以功名自居,言其不伐也。此即玄德与不自伐章贯通处)。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去,人相违也,离也,行也,弃也。此处言圣人不有、不恃、弗居,故与道行,不为所弃,玄德自不泯灭。此即以阅众甫贯通处)。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的,丑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是善的,不善也就产生了。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比较,高和下互为显现,音与声彼此相和,前和后互相接随。
因此圣人用无为处理世事,用不言施行教化;万物兴起而不自以为创始,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业就而不以此自居。
正因他不以此自居,所以他的功绩不会泯灭。
解读
万物二相,分而成为人之认知。人皆居一端自娱。圣人超越有无二端,任万物,自逍遥。不居有,不居无,不居因,不为始;不居果,不为恃,不为功。盖圣人自得圆满,不假于物,无须外物证明自己。
居于一端,执著于此端,则不能理解另一端,只是为这一段因果所恶,是凡夫。人间纷扰,莫过于此,盲人摸象,各得其德,陶陶然,出生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