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斥孔子(3)

那么,孔子帮了强盗什么大忙呢?庄子举例说,为了防止盗贼偷窃,人们费尽心机给箱子、柜子上紧锁,又用绳索捆得结结实实的,生怕有疏失,然而这些措施只能用来对付小蟊贼。因为,一旦来的是大盗,他会直接背起箱子、柜子就走,这时候他不仅不去动手开锁割绳,相反,他还会担心绳子和锁扣不牢靠呢。在此情形下,人们以前采取的任何防盗措施,实际上都是在帮大盗守住箱子、柜子中的财宝,如今它们都已成了大盗的囊中赃物。同样,圣人如果用仁义把国家治理好,窃国贼就会把政权,连同包括仁义在内的所有治国措施照单全收,一股脑儿揣进他兜里。所以,就有了庄子那句千古回荡的激愤名言: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仁义成为强盗的囊中之物,其后果就是由最不仁、最不义的强盗来讲仁义、用仁义。对此荒唐结局,你孔子能脱得了干系?你能说自己原先的所作所为,没有帮强盗的大忙?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嘲讽现实的民主制度时,曾讲过一句与庄子上述名言非常相似的话。他说,所谓民主制度就是,“如果你为了糊口而偷了面包,你就要被投进监狱,而如果你偷了铁路,你将被选进参议院”。把恶行累累的大盗进行身份漂白,然后再把他送入立法机构,这样的民主制度已经背离了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的初衷。

而在强盗当道的社会中,如果有人仍然向君主和民众推销仁义,无疑等于把一整套掠夺民众的方便工具和借以掩人耳目的幌子,一并交到强盗手上,同时又把老百姓教化得服服帖帖、温温顺顺之后,再往老虎嘴里赶。这不是为大盗帮忙,还能叫什么!

孔子和他的追慕者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是帮凶。他们坚信,仁义是无私的爱,所谓仁者爱人、君爱其民,等等。然而在庄子看来,无论是靠标榜仁义来骗取功名利禄的儒家徒众,还是那些打着仁义的幌子掠夺民众的君主,无论就其实际动机,还是就最终结果而言,他们究竟有哪一个真正做到了无私?因此,庄子借老子之口,给了孔子当头一声棒喝:

无私焉,乃私也。

意思是说,尔等所谓仁义之徒所说所做的一切,无不出于私心、为了私利;明明是得到了私利,满足了私欲,却还要口口声声说自己多么大公无私!你们这叫什么人哪,你们干的又算是啥子事哟!对于这帮人干的那些事儿,但凡稍有良知的人都会愤怒,更何况是眼里揉不下沙子的庄周同志。

庄子这个“手执铁锤”的“老愤青”,从上述三种情形反复敲打孔子,揭示了儒家思想固有的局限、弊端和不可避免的消极政治效应。其影响的深远,即便是现代学者,例如五四时期打算端掉“孔家店”的那些文化急先锋,他们对儒家的批判甚至都没有超过庄子。尤其是“无私焉,乃私也”这句釜底抽薪的话,更直接点中了儒家深藏于繁衣博冠下的命门,把其仁义主张所蕴涵的形式化、虚伪化、工具化的痼疾揭露无遗。

从这个角度讲,南宋的叶适反过来骂庄子“知圣人最深,而玩圣人最甚”,他还真是骂对了。对于庄子有理有据却又丝毫不留情面的痛骂,儒家徒众感到心惊胆寒、无地自容,进而恼羞成怒,破口反骂庄子,再正常不过了,不反骂、不找庄子的后账才怪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