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深刻敏锐的洞察力(11)

晏婴说:“我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去。我呢,最没有出息,所以就派我到这儿来了。”

楚灵王自取其辱,弄得好不尴尬。然而楚国人还是不死心,在接风宴上,忽有一武士拉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过去,楚灵王问:“那个犯人犯了什么罪?是哪里人啊?”答曰:“是个土匪,齐国人!”

楚灵王扭头对晏婴说:“齐国人怎么那么没出息,做这种事情?”周围人都笑了起来。

哪知晏婴脸不变色,神情平静地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啊?淮南种的橘柑,个头大味道甜美。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变成了又小又苦的枳。这是为什么呢?水土不同呀。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干活:可一到楚国就当上了土匪。恐怕也是水土不同吧?”楚灵王又自讨了个没趣。

随机应变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根据不断发生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时调整领导行为的创新能力。具有应变能力的领导人才,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能够从表面“平静”中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对改革中遇到的新事物,总是能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分析,勇于开拓,大胆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对已取得的成绩,不满足,不自我陶醉,更上一层楼,勇攀新高峰。

由此看来,应变也是一种创新。没有创新的胆略和勇气,也就没有应变的智慧和才能。但是有一点,应变必须在不放弃原则的情况下,根据事物的不断变化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条件,尽可能地采取科学、灵活的应对策略,做到“你变我也变”,对症下药,从而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领导者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死板僵化,不管客观情况发生多大变化,切忌机械呆板,削足适履,按老办法行动,

“天不变道亦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完全一副懒惰懈怠的模样,这样的领导者只能在激烈竞争中原地踏步,不进则退。在气象万千的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贻误大事。

当然,随机应变不是投机应变,二者有天壤之别,随机应变要秉承自己的道德、伦理原则,谋断要随机应变,其实也就是要求解决问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方法形式则必须随客观情况的不同或变化而广泛多样,不拘一格,不要限于统一的模式。

对于时机能够及时地觉察、利用,这自然很好。但是,如果坐等时机的到来,就显得非常被动了,有着事到临头不得不迎头而上的味道。而如果能够主动地创造,并加以利用,那就更有利于决断了。

曾经名噪一时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攻下了一座城堡之后,有人问他,如果有可能、有机会,想不想攻占第二座城堡?大帝顿时心生愤怒,呵斥那人道:“可能?机会?我要自己创造机会!”

亚历山大的气魄真是足够强大。难怪能够东征西讨,建立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由此可见,主动出击能够把领导者的预见、能动等优势发挥出来,把握成功与胜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时机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那么进行捕捉和利用时机的一个关键就在于行动的坚定性。时机不成熟,当然是要耐心等待,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够操之过急;但是一旦意识到时机成熟,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地坚决投入行动。

正如前面提到的,做出决策以后,就要坚持到底。

干任何事业,决策之后很可能会碰到许多不曾想到的困难,特别是在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这时候,敢于坚持自己的决策是首要的,事业的未来及成功,也在于意志的坚定与百折不回,这一点对于领导来说尤其重要。

其实时机从来不是抽象的,它总是和坚决行动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行动,时机根本毫无意义。人们从事同一活动,在同样的条件下,是否全力以赴,结果是不相同的。领导者对时机的意识以及做出行动的坚决性与之后的效果是成正比的。

读书导航